当前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 社情民意选登
优化发展我市农业休闲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09-02-21 来源:

       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江阴的农业休闲旅游起步较晚,但平台较高,发展较快。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与措施。我市围绕建设“幸福江阴”的目标,策应新农村建设,建成了华西生态农业园、月城双泾云外水庄、云亭定山湖生态农庄、霞客九州果业、申港河豚渔村、阳光生态园等一大批农业旅游项目,有关乡镇还预备申报农业旅游特色村和特色镇,实现了旅游市场的新开拓。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华西、九州果业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月城双泾生态园、祝塘澄禾五彩家园2家无锡市农业旅游示范点。据统计,2008年“十一”黄金周这4个点共接待游客16.3万人次,同比增长105%,营业收入947.02万元,同比增长126.26%。

 

  一、我市农业休闲旅游优势分析

 

  发展旅游需要的客观条件主要有四个,即:有人、有闲、有钱和便利。具备这四个条件,旅游就会有重大的发展。我市在农业休闲旅游方面已具备这些条件。

 

  一是“有人”。江阴现有人口数量为120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有度假休闲的需求。城市规模越大,经济发展越快,前往农村旅游城市人口基数越大,农村旅游越容易发育。近年来,在江阴成家落户的新市民也越来越多,而且江阴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便利,地处苏锡常“金三角”几何中心,交通十分发达,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不少游客。而且城市规模越大,城乡景观的空间差异就越大,农村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城市居民旅游出行率就越高。

 

  二是“有闲”。目前,我国每年有114 天的法定假日,加上带薪休假,江阴市的工作人口每年将有三分之一的假日休息,有充足的时间旅游。

 

  三是“有钱”。2006年,江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15.45% ,为18602 元,达到小康水平。2007年,我市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一,实现六连冠,被评为“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已经做到“有钱”。

 

  四是“便利”。江阴的农村距离城区相对较近,临近城市,是距都市人最近的“自然界”,也是短途旅游的最佳去处。江阴各乡镇的交通都纳入了城市交通的大网络,公路四通八达,而且每个乡镇还有固定的班车驶入每个行政村和各个旅游景点。另外,江阴北枕长江,南近太湖,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历来为大江南北的交通枢纽,近年来,江阴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得交通的发展更为迅速,形成了极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也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旅游客源。

 

  二、我市农业休闲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且开发深度不够。近几年来农业休闲旅点的数量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就最近2年来,农业休闲旅游的开发项目大大小小就有五六十个之多。很多农业旅游点的投资者就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科学的开发理念,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模仿他人的经营开发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为了降低成本,都会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审查评估,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规划和市场定位,造成后期经营、管理以及资金方面的困难。这样就导致高质量的项目相对较少。江阴目前大多数农业旅游点的旅游项目都比较单一,主要都集中在餐饮、垂钓、四季蔬果采摘等项目,有些旅游点的建设完全是又一个城区的公园,餐饮做得象星级宾馆,完全没有农业旅游的气息,缺乏创新和吸引力。不少农业旅游农业区功能设计简单、重复,层次较低,缺乏特色和新意,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是旅游商品几乎没有,即使有的,不但品种单调、花样少、更新慢,而且多为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缺乏地方特色和生态农业特色。

 

  2、开发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严重。目前一些农业旅游点的经营人员以及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不少旅游点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在开发时没有考虑到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不少天然的湿地景观被破坏。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饭店、“农家乐”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物没有得以妥善处置,废物到处堆放,污水随地排流,不但影响了景观,而且污染了环境;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娱乐设施产生的噪声等使旅游点形成多重污染,降低了旅游地的质量;物种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打破了生态平衡。

 

  3、基础与配套设施落后。农业旅游点内部交通条件通常较差,路面过窄或路况不好,旅游旺季拥挤堵塞,雨天泥泞不堪。这些都成为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旅游点内邮电通讯配套设施落后,还缺少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中心和接待人员,公共厕所、停车场的建设落后,缺乏住宿条件。旅游点缺乏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发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二是许多旅游点才刚刚起步,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得较少。此外,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淡薄的市场意识,都严重制约了农业休闲旅游的健康发展。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各镇村基本上把发展休闲旅游等同为经营饭店和旅社,旅游经营者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服务人员以当地村民为主,多数未受过正规培训;经营者对服务人员的雇佣方面也不够规范,没有就业协议,服务人员的利益缺乏保障。

 

  三、优化发展我市农业休闲旅游的几点建议

 

  1、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要根据当地农业旅游资源实际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主线,以农业景观、农副业生产活动及农村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综合规划,包括客流容量和游览方式规划,农业旅游点区位选择和范围的划定,区内农林牧渔各景点的布局设置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规划等。农业休闲旅游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农业内涵,这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应重点建设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农家乐等旅游形态;探索体验型、展示型、休闲型等农业旅游模式;开发具有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教育等多种功能的农业旅游项目。

 

  2、保持特色,注重营造农村氛围的旅游环境。参加农业休闲旅游的大部分游客来自城市,这部分游客希望获得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新奇感受,视听觉上应营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农村景象,游客住宿地建筑则应突出地方民俗特色,与周围农村环境保持一致,尽量避免城市化倾向,室内装修也应考虑农村布置陈设,放置小型的农活工具,让游客“住农家店,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营造农村氛围的旅游环境让游客体验乡村野趣的独特魅力;另外,适当增加一些科技教育元素,如:让城市居民辨认五谷、各类农具等等,使游客既享受了田园风光,又增长了农村知识;还可以以农村现有的各类农事节庆、节会为载体,让游客直接参与。

 

  3、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农业休闲旅游的生产性特征使其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开发过程中切忌对具有开发性生态环境与景观的破坏,影响生态旅游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旅游项目开发到旅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在提高环境质量上下功夫,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定期进行环境监测与预报。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旅游区大气指标、水污染指标、噪声指标、废弃物指标以及农、林、草、病虫害指标等,这要与相关技术部门、环保部门、科研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定期监测与预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确保生态环境优良。

 

  4、搞好管理,加强基础与配套设施建设。把农业休闲旅游的资金投入计划纳入到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计划之中,创建新型的生态旅游农业投资体制,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政府、投资者、社会相结合,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所面临的经费紧缺的困难,完善旅游业基础与配套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利用特殊的环境技术和节能技术,合理布局,使建筑设施与所处的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突出生态性,增强环境的美感。在发展旅游的硬件方面,必须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完善的旅店、餐厅以及休闲娱乐场所。在管理上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加强对服务人员技术培训;二要加强对游客宣传教育,增强游客维护生态环境意识;三要与受聘人员签订就业协议,确保受聘人员合法利益得到保障。

 

  5、扩大宣传,加强与周边旅游点的合作。知名度的高低意味着游客对该旅游点了解的多少,就意味着客流量的多少,更意味着旅游点收入的高低。提高旅游点的知名度应做好对自身的广告宣传、与旅行社紧密的合作以及在节庆假日加大宣传力度等工作。此外,旅游点之间的恶性竞争,会严重阻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要注意与附近旅游点构成互补,丰富产品结构,扩充产品数量,增加游客的可选择性。要把一个地区的旅游景点纳入整个地区的旅游网,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产品开发,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旅游有六要素:食、住、行、游、购、愉。其中“购”一项也是整个旅游行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一般来说,每到一处,游客都会购买一些景点的旅游商品留作纪念,这也是带动农业旅游经济的绝好机会。每个农业旅游点都应该精心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作为旅游游憩体验过程的一种延续载体,使之成为一种寓地方性、民族性、文化性、纪念性的休闲产品。

 

  7、加强扶持,实现农业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部门要做好农业产业建设、技术指导、行业发展等方面的辅导;旅游部门要帮助搞好规划,积极把农业休闲旅游纳入到江阴大旅游的范畴,积极推出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其他有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农业旅游工作,结合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提供各类服务。还应研究出台一些鼓励发展休闲农业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和强化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各种资金,加大投入。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