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 社情民意选登
关于提高江阴市城市品质品位的思考和建议
发布日期:2009-02-21 来源: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提高城市品质品位,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城市品质品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的程度、市场体系的完善、人民群众的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注意提升城市品质品位。

 

  城市品质品位是指城市内部诸要素,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和直观的综合素质的反映。城市品质品位体现着城市空间、城市实体、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建筑风貌、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城市景观素质的个性特质, 代表着城市的价值和地位。

 

  一、江阴城市品质的现状

 

  解放初期,我市还是一座城区面积只有3.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2万的小县城。而今,我市在科学规划引领下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城四片区”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和“东拓、西扩、南延”的城市发展战略使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以成功申办全国魅力城市为契机,江阴的知名度、美誉度有了很大提高;城市片区组团的功能建设使古老小城成长为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宜商、宜居、宜游、宜乐的新兴城市,城市建设在传承历史文化命脉、张扬港口经济特性,塑造现代城市面貌,重建城市生态环境,完善人居综合功能,推动全市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市的品质品位也因此获得显著提升。

 

  城市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目前市内已建成了以滨江路、芙蓉大道为主骨架、东快速干道和西外环路为支撑的“六横十三纵”道路网络,城市道路总长由1987年的92公里增加到现在的372公里,尤其是近年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便民“四大工程”,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路网系统逐步完善,目前已形成了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要道路、支路的城市道路系统;城市公共供给能力显著提升,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70万吨,城区燃气普及率达100%,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天华文化中心、体育馆、老年活动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现代化多功能体育中心也正在建设。商业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对传统商业街人民路进行综合改造,建成了商业步行街,调整了商品业态、提高了商品品位,大型现代化超市和品牌商业企业进驻城区。

 

  城市生态环境面貌日新月异。通过实施城区植树增绿、垂直挂绿、文化建绿、拆墙透绿和引山入城等工程,完成了文明广场改造,建成了黄山湖大型水幕景观工程、黄山森林公园环山路,绮山生态公园等城市生态林地相继建成投运,新增城市公共绿地488.17公顷,高标准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市考核验收。通过实施澄江路、黄山路、人民东路、大桥路、环城北路、朝阳路、高巷路等10条道路共30余公里的道路亮化工程,扮靓了城市夜景。城区的生态面貌既凸现了自然生态的绿意,又彰显了文化生态的诗意;既突出了古城的典雅,又塑造了新城的时尚。

 

  二、存在问题:

 

  我市近年来的城市发展变化虽然日新月异,但是面对建设“现代化工业港口城市、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要求,面对周边县市城市建设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差距,清醒认识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影响城市品质品位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城市规划方面,虽有美丽蓝图,但规划时效递减,刚性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全市每一轮规划修编都有一份经过专家论证、公众认可、科学合理的规划,但是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城市经营的利益诉求和城市规划的科学要求,时有矛盾,往往表现为前几年严格,后几年随意的弊端。城市规划随着时间的延续,其效能递减,刚性递弱,影响城市品质品位的完整表现。

 

  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注重点的扩散,忽视点的连接,难以形成有气势有张力的城市整体视觉形象。城市西组团和城市东组团的规划建设颇具现代气派,但是东西组团与中心城区留白太多,断线太长,难为呼应,相互割裂,难以形成连续的整体的城市形象。到目前为止还摆脱不了大城市规模,小城市面貌的印象。

 

  再次,城市风貌控制方面,虽有明确定位,但区域不集中,特色不鲜明,品位不高雅。港城特色虽有现代化港区建设,但缺失自宋以来江阴对外开放商阜的历史印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虽有规划控制,但是集约度不够,风貌不纯,历史街区的商业功能缺失,虽有形似,难具神似,无法形成有视觉冲击力的风貌标记。

 

  三、几点建议:

 

  要解决好这些城市建设中快与好,粗与精、新与老、历史与自然等方面的矛盾,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把全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推上新高度,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品质品味。具体来说做到以下几点:

 

  一、突出一个“绿”字,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品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绿色人文在彰显城市内涵以及历史文化底蕴中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精心维护青山绿水,不断整合人文资源,使城市记忆、历史文脉与景观生态交相辉映,打造宜居城市是提升我市城市品质品味的首要任务。

 

  1、严格治理城市水域污染。山以水秀, 树以水青, 景以水名。水文化,是现代城市独具魅力的赋情景观, 也是城市生态品位的重要载体。江阴是个河流密布的江南水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却“青春不再、容颜已黑”,因此,我们要系统规划、综合治理城市水系,维护城市河流的健康。在治理城市水系过程中,必须将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和节水、节能紧密结合,建设城市和谐水系,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要“治水”,更要“造水”,黄山湖是“造水”提升品位的成功范例。路系是城市骨架,水系是城市血脉,要把“造水”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视野,造路、造水与造城相互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山水名城品质,才能使市民感到“不出城廓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

 

  2、构筑城市绿地骨架。根据我市的山水特点和未来发展空间结构与特征, 应逐步建立以长江为东西主轴,以锡澄运河为南北主轴,以城市道路和城市水系为辅轴,以自然山体森林为楔形绿地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生态网络,从而缓解城市绿地分布不均匀的矛盾;重点落实“三横六纵一环”的生态绿廊建设,通过点、线、面、环的结合,使我市的生态系统得到较全面的改善。

 

  3、建立开敞的绿化空间,还绿于民。在完善落实拆墙透绿、屋顶披绿、垂直建绿、空间挂绿等绿化措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探索因地制宜、显山透水的绿化手法,拓展延伸城市绿化空间,做到绿色资源共享。要由以前的“见缝插针建房”向“见缝插针绿化”转变,严格按不低于35%的绿地率标准审批城市建房。对挪用、挤占绿地的, 由建设单位出资, 市政部门统一补种,以形成城市连续的多层次的开敝的绿化空间,营造“城在森林中”、“城在花园中”的自然生态格局。

 

  4、要降低中心区的建筑密度。过去旧城区的建筑间距按1.018 控制,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必须降低,因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适当疏散旧城区的居住人口,有计划地从城区搬迁部分单位到新区, 以降低老城区的居住密度,增加老城区的绿色空间。

 

  二、围绕一个“史”字,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品位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容易被人遗忘的城市,江阴作为长江下游良渚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要围绕一个“史”字,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品位。

 

  一是要珍视历史遗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充分体现我市的历史渊源和民族历史、文化传统。要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轮廓线和古建筑精华为出发点,重点做好几个方面:古建筑保护工作要在历史街区、整个古城以及城市规划和国土规划中得到体现;将城市规划与历史名城保护规划融为一体;由单一的编制城市规划发展为编制“城乡一体化”历史风貌规划。

 

  二是要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资源。坚决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杜绝重开发、轻保护现象的发生。要在保护的基础上,促进历史文化遗存资源向资本方向转变,实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双赢”的目的。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造,要处理好风貌遗存和功能开放的关系,要以澄江福地和南门地区的改造为契机,把老街区塑造成独具历史特色、文化底蕴和集商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功能性历史文化街区,这样的街区才有生命力,才有影响力。

 

  三是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在保护好历史遗存的同时,注重开发建设一些体现时代特点的人文景观,高标准规划文化标志性建筑,使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共同丰富我市的文化内涵。如:依托刘天华、周少梅,打造以“江南丝竹”乐曲乐器乐队为特征的“江南丝竹文化产业园”;依托徐霞客,打造“中国徐霞客旅游文化开发区”;依托良渚遗址,打造“良渚文化发展游览区”等等。通过一系列文化设施的建设,使江阴的文化底蕴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中不断超越自我,在时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交相辉映中闪烁出夺目的光彩,焕发出勃勃生机。使江阴真正成为一个江山俊秀拔萃之城、文物古迹荟萃之城、吴文化发祥地之城。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提高城市建筑品质品位, 既关系到城市文脉的继承, 更同宜人的城市环境空间的形成与保护休戚相关。高品位的城市, 其建筑一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到的个性。因此, 目前提高我市建筑品质品位需要做好精品特色文章。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是要注重规划的统一性,坚持用城市总体规划来统领其他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交通规划等都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保持相互间的有机衔接,保证规划的统一。 二是要注重规划的协调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单兵突进、各自为战极易造成多次规划、反复施工的混乱局面,会导致城市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建议试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减少交叉管理、多头管理造成的“无人管理”的管理病。目前可以建立由各方面专家、各主要部门领导和各界人士代表组成的江阴市城市规划委员会,负责重大规划的审查,并推行规划公示制度。三是要注重规划的支撑力,规划要能对城市功能布局起支撑作用。四是要注重规划的执行力,再科学的规划也必须落到实处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因此我们市规划局要统筹城乡规划管理权限,成立专门的规划监督机构,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确保规划落实。另外还要加大市人大的监督力度,发挥好社会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2、以人为本、突出个性。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建筑环境特色,围绕“令居之者忘我, 寓之者忘归, 游之者忘倦” 的目标, 实施“亲和人居”工程。其科学内涵是,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和田园式的社区, 让市民感觉这个城市是最可靠、最亲近的“窝”, 使其对城市产生“亲和感”、“依恋感”。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注重对城市重要节点(如城市广场、主要出入口等)的设计,注重对城市色彩的设计,像北京的灰色、巴黎的米黄色、伦敦的土黄色、欧洲大城市的绛红色都是这些城市确立的建筑物主色调,我们江阴要从地理性、宜人性、传统性出发,确定出既符合江南城镇传统粉墙黛瓦的色调,又能反映出江阴时代精神的建筑色彩主调。 其次要树立精品意识,以对历史和后人负责的精神,多出杰作,多出精品。以世界的眼光和气魄打造一流的滨江景观带,要舍得前期投入,不求最大最多,只求最精最好,创造江阴自己的特色。三要大力倡导和鼓励面向全国乃至国际进行城市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方案招标, 真正做到高起点规划设计, 高标准建设,使每一幢建筑都成为独具匠心、富有创意的艺术品, 从而渲染城市的一方景致, 让古城江阴展现新颜, 更显青春。

 

  3、关注细节、提高品质。当前,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大格局已初具规模。在这个背景下,要提升城市的品质品位,必须破除只关注城市功能框架、不关注城市细节的观念,确立“细节为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细节”中见精神、知功力、显品位。因此,建筑工程无论大小,既要强调单体建筑物的高标准建设,也要强调与周边建筑物和城市景观的协调性设计;既要强调建筑外形的美观,更要强调建筑元素细节的审美表现。做到精益求精、不留遗憾,并明确要求:工程实施前,规划设计方案公开展示,广泛听取和采纳市民群众、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工程实施中,用料、施工、美化、视觉污染整治和植被恢复等都要严格遵守设计标准,严格施工规范、工程监理;工程建成开放前,要专门组织各方面专家和原住民代表“挑毛病”,并及时整改到位,使每一个景点、每一处建筑都经得起人民的检验、专家的检验、历史的检验,成为“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世纪精品、传世之作,成为今天的建筑,明天的文物。

 

  四、营造一个“特”字,提升城市功能布局品位

 

  城市的建设活动不是简单的将精力用于城市化妆, 而是要关心城市的功能本质,通过完善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以城市品质的提升促进功能的完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无论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还是项目规划,都要始终贯穿功能这个主线.围绕品质这个中心,加强政策引导,通过调整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来有序开发新区, 统筹更新旧区。

 

  1、调整完善城市结构,重点突破,全面带动。要通过对街道、广场、风光带等重点的建设形成“点、线”的结合,通过大规模的新区开发和渐进的旧城更新, 形成“面”的建设,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建设局面来带动城市建设的高潮。新区要避免房地产业“一枝独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产、生活配套,形成相对完善的区域功能。东西组团与中心城区要形成不间断的城市景观,注重三者连接带、连接部的规划,并加快建设步伐,不要形成城市景观断裂,造成视觉散漫现象。同时, 通过逐步调整城市生产力的空间布局, 使城市的空间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使城市新区、旧城区、城市中心区、生活居住区、工作园区、物流园区、生态控制区等城市功能结构清晰、功能明确, 并逐步形成城区生活, 园区生产, 中心区服务, 城市生态化的良性格局。防止旧城区因新区开发而走向衰落, 从而达到新旧城区有机的共存, 共同繁荣的局面。

 

  2、加快构建高效的交通体系。提升城市品质品味离不开高效的交通系统,高效的交通体系是我市实现“交通枢纽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城市交通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式系统,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多策并举,软硬件齐抓,整体推进提升。要加快市域城乡快速道路体系的建设,构建合理的交通发展骨架。合理设置交通单行道,形成快速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公交企业改革,建设更多的公交专用道和港湾式停靠站,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交通的科学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切的设计研究,清理调整城市道路的交切数量和交切方式,清理过多的红绿灯,整顿路边无序停车现象,提升交通信号智能水平,加强和改善现场交通指挥,集中力量打通拥堵的交通节点,实现交通的高效通畅。超前规划轨道交通、提前研究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衔接,争取实现与区域枢纽城市如无锡、常州、苏州、上海的轨道联结,使我市一小时通勤圈延伸到周边大城市,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中心城市的“同城效应”。

 

  3、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调整和改善能源供给与使用结构,加强能源综合规划和管理,重点加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的多元化能源供给体系建设。以建设“四试点(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电子政务试点城市、高清晰数字电视试点城市)”为依托,加强“三网(通信网、广电网和邮政网)”的网域密度和容量建设,确保以高速宽带城域网、“ 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市民社保卡”和“3 S ”工程为核心内容的信息化系统的基本形成。加强防洪、防台、防雷、消防、人防、地质、抗震等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综上所述, 提高城市品质品位, 关键是要正确地把握其内容的实质, 使之与城市实际相结合, 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科学有序的开展。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作为城市的发展, 需要全体市民去关心, 去参与。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人民管。一座高品位的城市, 它必须是优美的硬环境和良好的软环境相结合。因此, 要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 形成高尚的城市文化氛围。这样, 我市才能逐步形成为经济发达、道德高尚、环境优美、品质优良的, 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幸福城市。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