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良主席
2012年10月30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以“加快发展实体经济”为主题的委员论坛,邀请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刚才,7位政协委员代表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自身工作实际,就在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如何保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了很好的发言,大家高度重视,准备充分;认识明确,目标一致;信心十足,建议务实。我听了深感欣慰,颇受启发。今天的委员论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实体经济的主攻点,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个牛鼻子,通过龙头企业引领、科技创新支撑、技改项目助推,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迸发强劲动力,为江阴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者、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九连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庆期间,我市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标志区重大基础设施正式开工,拉开了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又一轮高潮,在这个重要时期,更加需要全市实体企业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力推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更加需要全市上下包括广大政协委员万众一心,加快行动,献智出力,有力营造实体经济稳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共同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贡献积极的力量。下面,围绕“加快发展实体经济”委员论坛主题,我提三点想法和意见。
一、要用坚定的信念、清晰的思路,牢牢夯筑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思想基础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之本,是我国的传统优势,是“稳中求进”的基础,是勤劳致富的正途,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当前,面对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深刻调整,我国各地、各行业都把回归现代制造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作为破解增长动力不足的核心战略来实施,我市也打响了政企同心投身工业经济的保卫战。从刚才7位委员的发言中大家可以感受到,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个人都凝聚成一个坚定的共识,即:只有实实在在用心做,实心实意专心做,我们才能抓住实体企业发展之本,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才能依托实体经济奠定“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维稳定”的坚实基础,保持经济社会事业“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面对困难,我们要凝聚共识,积极把握。我们要正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深刻认识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沟通联系,主动提供服务,把中央、省、市各项扶持政策措施,转化为广大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转变为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效。
面对困难,我们要凝聚共识,主动应对。全市各类实体经济负责人特别是企业家政协委员要切实增强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困难时期尤其要锐意创新,化“危”为“机”,领导企业健康发展;在困难时期尤其要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尽最大努力做到企业正常运转,生产安全稳定。
面对困难,我们要凝聚共识,同心协力。人民政协是大团结、大联合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工作在各行各业的政协委员在江阴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要更加万众一心,把思想和行动紧密团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聚集最多的智慧,贡献最大的力量,发挥最好的作用。
二、要用有力的行动、务实的举措,牢牢夯筑实体企业自强自立的核心优势
企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当前经济运行下滑的大背景下,企业活则全局活。因此,在发展转变过程中不管是大企业、大集团,还是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政协委员企业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重任,在解决成本升高、市场变化、要素紧张等问题中加快发展;以转型提升为出路,彻底摒弃依靠拼劳动力、拼价格、拼土地资源等粗放型的发展理念,把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以自身的自强自立构筑实体经济强势发展的新格局。具体来说,要牢牢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立足实体,做强主业是企业发展之根。广大的实体企业要学会“减法”,从过去多元化发展的方式中“减去”多余的产业,并在坚持主业中创新商业模式。要紧抓主导产业,加快“研发、培训、服务”三大系统建设,把“知识、智慧、资本”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产品做精,服务做深,市场做实。
第二,差异经营,适应市场是企业发展之本。要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准确把握经济转型机遇,顺应改革发展趋势,坚守经营风险底线,依托自身独特优势,把调整结构与开拓市场结合起来,把利用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结合起来,面向国际市场提升水平,面向国内市场深挖潜力,增强适应市场变化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三,创新驱动,人才支撑是企业发展之魂。在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实体企业发展必须要从过去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大技改投入,加强技术学习,提高创新强度,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靠“独门绝技”先人一筹,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占领行业制高点。要重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合理的薪酬待遇和激励机制,“保住”科技人才和熟练工人,搭建成熟高效的员工团队。
第四,战略引领,夯实管理是企业发展之基。要建立战略决策体系,对于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要提前谋划,尽早布局。进一步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借鉴优秀企业经营发展管理经验,建立采购、销售、信息传导等网络,优化企业内引外联结构和模式,确保对外合作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以长远的眼光和精细的管理为做好事业赢得先机。
三、要用贴心的服务、前瞻的策略,牢牢夯筑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坚强保障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政府能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就是要在组织领导上更强化,在目标落实上更迅速,在行政服务上更高效,在行动部署上更同心,想方设法构建发展实体经济的良好环境。
要着眼长远发展,科学引导产业方向,切实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实体经济,既要立足当前稳增长,又要着眼发展增后劲,因此,要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务实推进。要以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以“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中小协作、关键技术、重大项目”五位一体为抓手的重点产业链培育体系。围绕延伸拓展和提升产业链,加大新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公共服务平台、重点产业链配套协作、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载体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升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要抓好重点项目,不断优化要素保障,切实增强实体企业发展后劲。项目是实体经济的核心。要围绕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完善政策、政务、舆论等优良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要重点支持企业实施一批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投资项目、一批产业链延伸型投资项目、一批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改型投资项目、一批探索新业态新经营方式的总部经济型投资项目、一批“走出去”的购并型投资项目。同时,加强“引进来”、“走出去”互动发展,支持企业在市外、境外建立市场基地,健全营销网络,设立研发中心,培育国际品牌,开发能源资源,承揽工程项目,开展劳务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要把握虚实关系,着力创新金融服务,切实发挥虚拟经济助推作用。现代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支持。强调发展实体经济不是弱化虚拟经济,而是要把握住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地位,引导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扩张。要加快我市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探索民营资本进入金融的办法,破解资金短缺与民间资本过剩并存的难题。要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增加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推动企业多渠道融资,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要规范市场投资行为,提高金融监管水平,遏制投机暴利,引导资本回归实体经济领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同志们,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发扬“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众志成城,坚持不懈,把资金向实体经济投放、空间为实体经济预留、人才向实体经济集聚、要素向实体经济倾斜,共同营造“勤劳做实业能富,创新做实业大富”的良好环境,江阴一定能够依托坚实的实体经济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道路上昂首迈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