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天地 >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2017年第2期
发布日期:2017-04-27 来源:

卷首

大力弘扬江阴实业家精神

今年年初,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在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作了《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坚韧不拔大力弘扬江阴精神,奋力当好县域发展排头兵和领头羊》的讲话,深刻指出:“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就是要始终坚持实体为本,咬住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为继续当好县域发展排头兵和领头羊筑牢最坚实的发展根基;坚韧不拔大力弘扬江阴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精神为魂,进一步传承丰富江阴精神,为继续当好县域发展排头兵和领头羊注入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市政协决定撰写出版文史专辑《江阴实业家》和拍摄文史纪录片《江阴骄子》,目的就是要大力传承好、弘扬好、诠释好“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凝聚共识、汇集力量,用我们每一个江阴人“永不畏难、永不言难,永不抱怨、永不懈怠,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砥砺奋进、拼搏干劲,干出一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面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继续当好县域发展排头兵和领头羊的宏伟目标,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则衰的发展态势,要完成由传统的资源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的实业家精神的充分发挥,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长期以来,一批又一批江阴实业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风雨中一路前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履险如夷,靠的就是代代相传的“四千四万”精神,凭的就是矢志不渝的“实业报国”之志。诚然,实业家精神不但能够促进创业与创新精神的高涨、培育开放、健康的市场环境,还可以激发一个地区的创新活力,推动整个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当前,江阴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做强做大实体经济,核心关键是企业,中流砥柱是实业家。要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切实提升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为创业创新企业的服务能力,让具有实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们拥有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创业创新投融资体系,为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加强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具有实业家精神的创业创新人才,在全社会营造“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用心创新”的企业发展环境。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面对如今市场变化的新趋势、企业发展的新挑战,更加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培育开拓、担当、创新、进取的实业家精神,切实肩负起做强做大江阴实体经济的神圣使命,全面展示江阴实业家敢打敢拼、善战善赢的能力和风采,全面展现江阴实业家的工商基因和工匠精神,不断增强永续发展的澎湃动力。

(本刊编辑部)

 

 

学习园地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声音

 

3月4日

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知识分子。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

●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要充分信任知识分子,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要征求知识分子意见和建议。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积极采纳。即使个别意见有偏差甚至是错误的,也要多一些包涵、多一些宽容。

 

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

●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加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联组会时强调

3月5日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的办法,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部署。要把严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3月7日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

●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辽宁老工业基地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新一轮振兴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

 

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核心竞争力,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全面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重大风险事件发生。

 

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3月8日

夯实农业这个基础

●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

●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脱贫攻坚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准则》、《条例》,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自觉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履职尽责、作出贡献。

——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3月10日

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

●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政治责任,立足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多解决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

●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3月12日

推动科技兴军

●推动科技兴军必须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加强同国家战略规划对接。

●我军要结合贯彻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找准目标、路径、重点和突破口,坚持实战牵引、体系论证,运用先进理念、方法、手段,发挥专家智库体系作用,提高战略筹划水平。

 

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要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做好国防科技民用转化这篇大文章,发挥国防科技转化运用最大效益,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布局。

●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在中央层面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集中统一领导。要以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为抓手,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构建系统完备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

——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

(转自2017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俞正声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委员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就要闭幕了。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开幕会和闭幕会,深入界别小组听取意见,与委员们互动交流,共同谋划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措施,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机活力。广大政协委员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衷心拥护支持,对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卓著成就倍感振奋鼓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光明前景充满必胜信心。委员们围绕今年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扎实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提出重要意见和建议。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是一次发扬民主、共商国是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的大会,是一次意气风发、奋发有为的大会。

各位委员,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置身伟大时代,投身伟大事业,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有效凝心聚力,切实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努力画大同心圆,凝聚强大向心力,汇集更多同行者,形成广泛正能量。要勤勉履职尽责,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真诚协商、务实监督、深入议政,多建诤言,共谋良策,推动中共中央大政方针落地见效,促进人民福祉不断改善。要严格修身律己,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守法遵章,拒奢尚俭,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心系国事、情牵民生、德润人心,做一个有定力、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政协委员。

今年是十二届全国政协工作的最后一年。一届政协委员,一生政协情缘。我们要倍加珍惜宝贵时间,倍加珍惜委员荣誉,锲而不舍,奋发向上,不忘初心,敬终如始,恪尽职守,不懈怠、不松劲、不停步,在时代发展大潮中和人民政协舞台上,定格人生奋斗坐标,留下生动政协故事,以新的业绩为人民政协事业增光添彩。

各位委员,同志们!实现全面小康正在决战决胜,新的长征路上更需砥砺前行。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勠力同心,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市弘扬江阴精神、做强实体经济暨人才强企大会上的讲话

陈金虎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弘扬江阴精神、做强实体经济暨人才强企大会。这是我到江阴来工作后召开的第二次千企大会,感受与上次相比有三个不同,一是片子好,充分体现了中央、省市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精神,体现了江阴一年多来围绕产业强市战略所做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也晒出了去年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本账、一份成绩单,很清晰;二是发言好,7位企业家发言,很精彩;三是精神状态好,今天重量级的企业家都来了,体现了大家对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战略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今天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全市上下进一步牢固确立产业强市的鲜明导向,进一步凝聚人才强企的强烈共识,为江阴企业发展、企业家干事创业营造更加温暖的“春天”,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进一步夯实基础、提供保障。应该说,每年度召开千企大会,是我们江阴坚持多年的好传统、好做法。和往年一样,这次会议规模大、范围广、规格高,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都参加了大会,体现了市里一以贯之对企业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为开好这次会议,分管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都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今天下发的7个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中,有的是结合发展需要、企业需求新制订的,比如“暨阳英才计划23条”“重塑‘江阴板块’新优势29条”;有的是对原有政策的调整优化,比如《关于优化完善产业强市有关政策的意见》。无论是出台新政策,还是完善提升老政策,目的就是要让政策更加精准发力,让企业更加满意,让江阴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良、氛围更加浓厚、活力动力更加强劲。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专题宣传片,赵强副市长宣读了表彰决定,大会进行了表彰奖励,华西集团、中特集团、新潮集团、双良集团、海澜集团、神宇通讯、贝瑞森等7家企业分别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有观点、有思路,有目标、有定位,有情怀、有担当,听了非常受启发、受感动,值得全市企业学习借鉴。

过去的2016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企业家,始终坚定信心、昂扬斗志,政企同心、攻坚克难,创造了引人注目的产业奇迹和实业风景。最近境内外媒体都在关注江阴实体经济发展、关注江阴产业发展,这说明中央振兴实体经济的力度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响,也说明江阴多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对实体经济的坚守,让他们确实感觉到江阴在实体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方面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征。一年来,我们谋定后动,产业强市的战略推进渐次深入。通过去年年初的十二届八次全会、年中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年底的十三届二次全会,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强市首要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产业促进政策,全年市镇两级共兑现政府奖励20.3亿元,为企业减负49.8亿元,有力助推了实体经济做强做大。一年来,我们优化服务,政企同心的发展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引导各级各部门树立“强服务是本职、优服务是天职”的工作信条,继续深入实施领导干部与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各类人才结对挂钩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张旗鼓表彰奖励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为企业发展打造了更好的环境。一年来,广大企业家克难奋进,江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让我们尤为感动的是,在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面前,全市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迎难而上、逆势奋进、蹄疾步稳,全力以赴攻投入、上项目、抓创新、拓市场、优管理,不仅顶住了各种风险和压力,稳住了企业发展(2016年,全市市场主体持续增加,首次突破13万家,9个人多一点就有1个老板,注册资本同比增长32.2%;重点骨干企业阵营更加强大,按同口径计算比2015年增加23家,其中工业、服务业分别增加12家、11家,分别达到239家、96家,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是稳中有进。),而且在创新发展、转型提升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市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19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67家,双良节能、法尔胜集团荣获“中国工业大奖”;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质态和强大的生命力、竞争力,为江阴实现全国县域经济与基本竞争力“十四连冠”,提供了最最基本、最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年来的实践再次证明,广大企业不愧是江阴实体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广大企业家不愧是江阴勇立潮头的中坚力量。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企业、获得资助扶持资金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企业家和所有为江阴实体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我们千企大会的主题是“弘扬江阴精神、做强实体经济”,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就是因为,对于江阴而言,江阴精神和实体经济是我们这座城市最让人引以为傲的独有特质。江阴精神是我们的城市之魂,实体经济是我们的立市之本,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并进。正是有了江阴精神的激励和引领,我们的实体经济才一步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也正是有了广大企业家做强主业、做优实业的行动和实践,江阴精神才有了最生动的注解、更丰厚的内涵。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江阴撤县建市3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点,我们更需要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企业家们,坚韧不拔大力弘扬江阴精神,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为江阴新一轮发展注入更强大的精神动力、构筑最坚实的发展根基。

一、弘扬江阴精神、做强实体经济,就是要进一步坚定产业强市、实体兴市的信念追求,始终保持专注实业的战略定力。实体经济是江阴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江阴赢得未来的优势所在。回顾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撤县建市30年的发展历程,江阴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一个县域领先的发展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定产业强市不动摇、实业兴市不分心。全市上下特别是我们广大企业,都要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既要清醒看到依然严峻的宏观形势、依然复杂的市场大势,切实增强危机感;更要准确把握国家的政策走势、自身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实体为本,推动江阴实体经济发展再攀新高、再续辉煌。

我们要看到,中央、省市振兴实体经济的导向更加鲜明。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7次提到实体经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聚力创新”作为鲜明发展取向,最近召开的全省制造业大会,进一步传递了做强做大实体经济的信号,提出江苏要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李强书记指出,江苏能有现在这个地位,靠的是制造业,江苏还是要靠制造业走向未来。前几天,无锡常委会传达省制造业大会精神,李小敏书记指出,江苏是这样,无锡更是这样,我们有今天的发展局面靠制造业,走向未来更是要靠制造业。江阴更是如此。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与之相应,去年以来,国家层面、省市层面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民间投资、产业创新发展、人才引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既囊括了一二三产各大产业,又惠及到大中小微各类企业,覆盖面之广、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史无前例,这对我们江阴这样一个以实体经济见长的城市而言,对江阴广大坚守实业不动摇的企业而言,既是巨大的鼓舞,更是重大的利好。只要我们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抢抓机遇,用足用好政策,就一定能迎来江阴实体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去年年初,我们召开重点骨干企业座谈会,讲在国际国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在市场洗牌加速中,要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化危为机,当好洗牌人,把握好这一轮做强做大的机遇。我说,我们这样的城市,依靠土地出让、土地经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县域之间的竞争一定会重回产业的竞争,谁抓产业抓得早,谁早赢得主动,谁抓产业力度大,谁未来发展的空间就大。这些观点,与省制造业大会上的观点不谋而合。这对于江阴这样实体经济强、基础好、走在前面的地区,既是肯定,又是鼓舞,更是利好,我们要坚定信心,坚守实体,创造又一个黄金时代!

我们要看到,江阴做强实体经济的基础更加坚实。从近代江阴民族工业的发祥兴起,到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从“江阴板块”的闻名全国,到各类“500强”企业的独领风骚,江阴的发展起步于实体经济,兴盛于实体经济。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历届班子、全市上下、广大企业的不懈奋斗,我们具备了进一步做强实体经济的殷实家底:一是我们拥有了数量众多的市场主体。截至今年2月底,我市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3.5万家,注册资金总计4210亿元,其中,企业48620家(第一产业187家、第二产业17932家、第三产业30501家),个体工商户85983个;二是我们拥有了实力强大的骨干企业。目前,全市各类规上工业企业1356家,其中,销售超百亿企业20家,9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2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3家企业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各类上市公司4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7家。三是我们的企业拥有了强大的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方面:全市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11家;创新平台方面:全市现有诺奖得主研究院4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2家、江阴市院士工作站47家;人才方面,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4.5万,有各类高层次人才1.2万人,国家人才27名,省“双创计划”人才54名,省创新团队8个;品牌标准专利方面:目前,全市企业商标总量达35570件(其中,无锡知名商标340件、省著名商标160件、中国驰名商标52件,“三名”商标数位居全国县市前列),101家企业成为339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2件(2016年,全市专利申请量18537件,其中发明专利10694件),近100家企业成为行业“隐形冠军”。我之所以讲了这么多数据,就是想提醒大家,我们有这么好的基础、这么好的条件,如果我们把实体经济放弃了、偏离了,就是自废武功、自毁前程,江阴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就会像空中楼阁,就会出大问题。全市上下必须牢固确立“实体经济稳则江阴稳、实体经济强则江阴强、实体经济兴则江阴兴”的发展理念,立足坚实基础,深挖发展潜力,尽最大的努力将实体经济这个比较优势,转化为江阴争先领先、企业赢得未来的强大胜势。

我们要看到,广大企业家埋头实业的抱负更加坚定。坚守实业、爱拼敢赢是江阴企业家与生俱来的特质,也是江阴企业家身上最优秀、最为人称道的品质。对此,我觉得可以用“四个最”来概括:第一,讲起改革开放,江阴企业家是最果敢的先行者。改革开放之初,江阴企业家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走出江阴勇闯市场,以燎原之势加速发展,推动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构筑了庞大的产业版图。第二,说起创业创新,江阴企业家是最智慧的开拓者。江阴经济就是创业经济、创新经济,创业之初,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创业之后,矢志创新、聚力创新,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第三,谈起市场经济,江阴企业家是最靠前的引领者。大家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练就了超强本领,从东南亚金融风波,到美国次贷危机,永不言退,永不言弃,每每都能挺过,屡屡逆势跨越,总能找到新空间,总能引领新潮流。第四,提起“江阴精神”,江阴企业家是最直接的践行者。尽管危机和困难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企业家,但大家始终传承“四千四万”精神,始终坚定“实业报国”之志,虽百折而不悔,历万难而不倦,实现了企业做强做大、行稳行远。所以,我经常讲,江阴精神体现在每一个江阴人身上,但在我们企业家身上展现得最彻底、最充分、最淋漓尽致。希望全市广大企业家,始终做江阴精神的坚定传承者,始终牢记实业是兴企之本,始终保持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在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真正把主业做强、特色做优、产品做精,在专注实体经济、坚守工匠精神中,赢得市场竞争,成就“百年老店”。

二、弘扬江阴精神、做强实体经济,就是要进一步传承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工商基因,不断增强永续发展的澎湃动力。回顾江阴企业的奋斗历程,江阴每一个成功的企业、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企业家,无一不是依靠一次次大胆求新求变,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片天地。可以说,敢闯敢试的创新基因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这座城市、融入到我们广大企业的血脉之中。如今,我们的发展环境已经从当年乡镇企业崛起的“资源红利期”、引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模仿红利期”,进入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创新红利期”。随着传统红利的逐渐弱化,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方兴未艾,随着各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层出不穷,我们江阴的企业唯有探索新路径、挖掘新动能、厚植新优势,才能走出一条更具竞争力、更具含金量的发展新路。当前,要紧紧围绕“五化”趋势,加快推进“五个转型”:

一要加快向智能化转型。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全球产业正在经历一场颠覆性变革,其核心就是数字化、智能化。面对产业模式再造、商业模式演变、创新模式重构带来的巨大冲击,打造从生产到管理、从产品到服务的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链条,必须成为江阴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主攻方向。去年,我们在“产业强市30条”中,将装备贴息专项资金由3500万元提高到1亿元,这次又出台了相关意见,引导和规范镇街工业集中区外工业企业技改投资,目的就是要鼓励广大企业上新装备、加大技改,加快实施“机器换人”,促进江阴制造向江阴“智”造转变。广大中小企业要着眼降本增效,加快生产过程和工艺的自动化改造。有条件的大企业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智能生产模式”“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大力提升精益生产和智能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大幅提升。

二要加快向绿色化转型。当前,我市的土地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达上限,发展空间和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江阴新一轮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随着资源价格上涨、排污成本上升、环保督察从严,绿色发展已经不可逆转、成为大势所趋。企业只有在绿色发展上早转快转,才能掌握主动,否则就要处处受制。实现绿色化,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是要把精明增长、生态环保作为自觉追求。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加快退出高污染、高消耗、低收益的劣质产业、落后产能,加大先进绿色工艺装备、流程应用,加大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力度,做一个有远见、负责任的企业。二是要深挖节能环保产业红利。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节能环保产业都有着巨大市场和光明前景,市场潜力大、市场份额大。双良节能、华宏集团等的成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企业要主动对接国家政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等领域大胆拓展,创造出更多新的增长点。

三要加快向服务化转型。目前,发达国家的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高达70%,服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主要基础,成为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我们的企业要主动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像双良节能、远景能源那样,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从提供设备向提供设计、承担项目、实施工程、项目控制、系统维护和管理运营等一体化服务转变。要主动顺应大生产、大营销被小生产、定制潮所替代的大趋势,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提高柔性制造和快速响应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能力,全力满足新需求、引领新需求、创造新需求,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广阔“蓝海”。

四要加快向高端化转型。当前,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很多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老百姓仍有大量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连马桶盖、电饭煲、化妆品等日用消费品都要到日本、韩国去“抢购”。究其原因,还是国内供给侧仍然普遍处于低端,产品的技术含量、设计品位等等,都跟不上需求侧的新形势、新变化。中央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推动供给侧更加重视产品的高端化。企业走向高端化,无非两条路径:一是增量带动,以“新”促“高”。用“父爱算法”,创造出用户想不到的产品和服务。像贝瑞森那样,立足新兴领域、市场空白,让自己的产品从一开始就占据技术的最高峰、行业的最前沿(贝瑞森2011年创立,短短5年时间,就成为全球第5家、中国第1家也是唯一一家贻贝粘蛋白生产企业,发展势头、发展前景非常好)。二是存量提升,推“陈”出“新”。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主打产品、成熟市场的企业,要像中特集团、阳光集团那样,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立足现有产品、擅长领域,深耕不辍、创新不止,让产品在持续不断的升级换代中,始终占据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高端。三是整合资源,吐“故”纳“新”。要寻求跨界发展、融合发展的新动能,通过鼓励更多企业加快上市、兼并重组、再融资,做好跨越发展大文章。要拓宽对外合资合作的新空间,与跨国公司、知名央企、实力民企、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联动上下游产业,共同打造创新链。

五要加快向品牌化转型。海澜集团能够在中国服装行业稳居营业收入、利润、增幅、市值、税收、品牌价值等“六个第一”,最关键的,就是它打响了“海澜之家”品牌,创新了品牌连锁模式(到2016年底,海澜之家实体门店5243家,当年净增1253家,同比增长31.4%;完成终端零售额同比增长10%)。当然,我们这里讲的品牌化是个大概念,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企业必须重视的“三大战略”:一是品牌战略。要把自创和收购、创牌和保牌、用牌和扬牌紧密结合起来,更加突出品牌的内涵提升和营销开拓,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的著名品牌。二是专利战略。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更多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一、行业唯一,打造强大专利库,从而既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又可以通过专利授权、转化赢得丰厚利润。三是标准战略。江阴企业在这方面是走在国内同类县市前列的,阳光集团、法尔胜都是掌握世界级的标准。下一步,要继续积极跟踪和引进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主动参与和承担国际国内标准组织的工作,努力成为市场“游戏规则”的制订者,全面掌握行业发展的“话语权”。

三、弘扬江阴精神、做强实体经济,就是要进一步增强人才为本、人才为要的行动自觉,充分激发人才强企的持续活力。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星期天工程师”,到众多企业自办大学、培训班;从省“双创”人才等国内优秀人才的培育引进,到诺奖得主、外国院士等国外顶尖人才的纷纷加盟,多年来,我们江阴的企业正是凭着重视人才、善用人才,才插上了做强做大、转型提升的强健翅膀。这次会上,我们正式启动“暨阳英才计划”,全面实施“六大人才工程”(产业领军人才汇智工程、特色乡土人才育智工程、青年人才创智工程、高技能人才强智工程、海外人才引智工程、社会事业人才聚智工程),奖、补、免齐发,就是要以更强有力的人才政策,为企业实施“人才强企”鼓劲加油。希望广大企业家牢固树立“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的发展理念,求贤若渴、惜才如金,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强的智力支撑。

要以海纳百川的豪情引进人才。人才引进是最有价值的引进,人才投资是最具效益的投资。华西集团、法尔胜集团的创新转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华西集团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人数的39%,其中,内部培养的占13%,外部引进的占87%;法尔胜是苏南地区首批、首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曾经引进了江阴企业界第一个硕士、第一个博士、第一个博士后、第一个教授和研究员;阳光集团在意大利引进国际人才;新潮集团通过收购行业内世界顶级的研发企业新加坡星科金朋,打破技术天花板;中特集团把总部从上海迁到江阴,顶尖团队和人才都回来了)。重点要引进三大类人才:一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加快引进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项目负责人和创新团队,使企业能够迅速占据产业最高端,实现裂变成长。二是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加快引进一批懂管理、会经营、具有国际眼光、熟悉市场运作的职业经理人,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加快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三是高层次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围绕风险投资、科技金融、法律财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引进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成功经验或成功案例的高层次服务型人才,为企业在资金筹集、战略计划、技术转移、并购重组、上市等方面出谋划策。

要以基业长青的视野培育人才。人才强企,要靠引进,更要靠培育。纵观国内外著名企业,真正面广量大的、最适合的、最忠诚的人才,都是靠自己培养的。我们的企业一定要有战略眼光,超前谋划、超前培养,加快形成“外引”与“内育”比翼齐飞的集聚效应。要把两类人才作为培养重点:第一,要加快培养新生代企业家。当前,我市不少企业都到了新老交替、企业交班的“交棒期”,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正在推进,能不能顺利实现代际传承,不仅事关企业长远未来,也事关江阴实体经济发展,希望我们广大企业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加快培养。同时,也希望我们的企业家都能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保持思维的敏锐度,保持对新思维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力,以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引领和推动企业的素质不断提升。第二,要大力培训高级技师、技术工人。前不久,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近日联合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提出着力培养制造业技术技艺紧缺人才。江阴的企业要围绕战略定位、发展需求,加快培育创新型技术领军人才,造就技术精湛的“工匠队伍”,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地位待遇不高、发展通道不畅等问题。要强化全员培训,积极探索人才“+项目、+课题”的培养模式,尤其要把组织学习培训作为奖励员工的重要方式,加快提升员工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加快培养一大批技术水平高、职业自豪感强的优秀“工匠”,为企业永续发展构建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现在高技能人才在支撑江阴制造业发展、产业发展方面还是紧缺的,江阴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与现在拥有的制造业方面高技能人才是不匹配的,我们还是要着力培养引进高技能人才,为制造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要以唯才是用的生态留住人才。对人才来说,优惠的政策、优厚的待遇,固然是吸引他们的重要方面,但有没有成长进步的土壤、有没有大展身手的舞台、有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营造让人才如鱼得水的一流生态,让英雄感到有用武之地,更是吸引他们、留住他们的关键。要大胆用人。吴仁宝老书记常说“小才大用,基本有用;大材小用,基本没用;外才我用,关键在用”。要充分发挥人才观念思路新、科技知识强、方法手段多等优势,把重大任务、创新项目交给人才,在一线部门、前沿岗位锻炼人才,对人才多信任、少干预,向人才放权、为人才松绑,让“千里马”能够放开手脚、纵横驰骋。要大方留人。回报人才的方式多种多样,职位、工资、奖金、住房等等都必不可少,但产权才是最大的激励。华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其股权结构密不可分(华为去年实现销售5000多亿元,任正非只占股1%多一点,其余股份为8500名员工共同拥有)。我们的企业家也要把握好“大股东、小老板”和“小股东、大老板”之间的辩证关系,要舍得给待遇、舍得开条件、舍得下本钱,创新探索人才薪酬分配制度,逐步加大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把人才由“打工者”变为“主人翁”,推动人才与企业一起成长、一起发展。

四、弘扬江阴精神、做强实体经济,就是要进一步营造政企同心、携手并进的浓厚氛围,广泛汇聚服务企业的强大合力。善待企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服务企业,是江阴一届届市委市政府、一任任领导班子、一代代干部群众长期坚持的好做法。今天,我们需要把这一优良传统,继续传承好、发扬好,以全天候、无条件、不打折的“店小二”“急郎中”式服务,全力呵护好企业家的实业之心,营造出“风景这边更好”的发展小气候。

走访企业要加注重实效。当前,我们全市上下正在开展“连心富民、联企强市”大走访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问计于企业、问需于企业、问政于企业,走访中,要坚持问题导向,逐行业、逐企业、逐项目深入了解制约企业的发展痛点、堵点、难点在哪里,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要立即协调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要在制度层面加以研究,无法解决的要及时做好沟通解释工作,确保党委政府解决企业困难的回声,始终高于企业反映问题的呼声,真正走到企业家心坎里、访出企业发展新天地。

服务保障要更加便捷精准。各镇街园区要深入研究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趋势性问题,主动帮企业出点子,勇于为企业解难题,真正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市机关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便捷服务、高效服务、精准服务。特别是经信、商务等经济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企业运行状况,加强宏观指导、协调检查,对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企业,要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措施,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审批服务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组建行政审批局,加快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大力推行“互联网+审批、+监管、+服务”,打造“最少环节、最低时限、最高效率”的政务环境(最近,江阴入围省第二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我们要学习浙江等先进地区“只让企业办事人员跑一趟”做法,朝着“不见面”网上申报努力);各金融机构要树立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意识,回归金融资本的本质属性,勇于担当,不抽贷,不惜贷,强化对企业的支撑。一方面,江阴的实体经济、产业发展到江阴这样一个好的规模、好的基础,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各金融机构的作用也功不可没;另一方面,江阴实体经济做大做强,金融机构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在江阴的回报和受益也高于其他地区。所以,这一轮江阴实体经济的发展一定是机遇,对江阴的产业、企业来说是,对金融机构也是,因此金融机构还是要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实现合作共赢、合作双赢。

政策落地要更加公平透明。在我平时的工作中,包括最近的大走访中,企业反映了不少政策落实中的问题,有的企业不知道有这个政策,有的是知道政策但不知道找谁落实,甚至在政策落实中还出现了部门扯皮、中介非正常参与的现象,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切实加以解决。在这里,我提三点要求:第一,各板块、各政策制订部门是政策宣传落实的主体,必须利用这次大走访一家一家上门,帮助企业解读政策、对接政策。第二,政策兑现要严控中介机构介入,所有资助、奖励等的发放必须公开公示,绝不允许搞变通、打折扣、谋私利。我们的政策意见出台很复杂,但是部门兑现政策的操作手册、实施细则一定要细化,把政策“干货”拎出来,发到企业去、登到媒体上,减少弹性,一目了然,这才是服务到位。除了国家、省级规定要中介机构,我们制定的政策要避免中介机构介入,绝对不能需要中介结构才能获得政策。我们还要通过公开透明,增加刚性、减少弹性,让绝大多数想为企业办事的人员不受委屈、不受猜疑,让那些想动歪脑筋的人动不了歪脑筋,让想进来的中介机构进不来。班子成员、政策制定部门一把手要带头革命,这不是权力,这是责任、义务。企业享受一项政策,能不能列张表,申报项目、单位、名称、条件,就行了,企业不是做文章的,不会复杂的程序和文字,不能舍本逐末。我们一定要有这种服务意识,让服务更精准,让政策更给力,让企业更满意。第三,对去年出台的各类涉企政策落地情况,请分管市领导牵头,由财政局、审计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梳理排查,全面加强审计;对今年要兑现的政策,要严格把关,真正让政策的受惠面更广,让企业的知晓率更高、获得感更强。我们各级各部门、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始终牢记总书记讲的“亲”“清”二字,全力营造好新型政商关系,绝不能官商不分、勾肩搭背,对在政策兑现中私相授受、中饱私囊、短斤少两的,我们将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绝不纵容。

环境营造要更加浓厚到位。一年多来,媒体宣传很给力,节奏掌握很好,角度把握很好。新闻媒体要开设专题专栏,把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全年宣传报道的主题,多宣传企业的创新做法,多报道企业家的实业精神,多解读支持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宣传造势、呐喊助威。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在全社会进一步造浓尊重企业家、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企业家政治上有地位、法律上受保护、文化上受推崇。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坚韧不拔大力弘扬江阴精神,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实体经济,是我们这一代江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全面掀起实体经济发展“新热潮”,奏响人才强企“新乐章”,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席论坛

打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政协机关

徐冬青

 

政协机关是服务政协履职的综合办事机构,担负着参谋、协调、组织、服务等重要工作,起着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枢纽和桥梁作用。今天我们应该打造什么样的政协机关?毛泽东同志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题写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至今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团结,就是要人心齐、善学习,凝心汇智,共同努力。毛泽东同志讲过:团结出战斗力。团结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基础。团结首先是要思想上的团结。要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这就需要加强学习。政协机关全体同志要注重学习,打造学习型机关,学习中央和地方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学习人民政协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紧张,就是要高标准、严要求,讲求效率,提高质量。政协履职要做精做实做好,在工作质量上,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推诿、不拖沓。在政协机关工作,是缘分,大家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工作上一级对一级负责,上一级交代的工作,特别是临时性的工作任务,都要以我为主,积极主动,认真完成。政协领导之间、各专委会之间、机关各部门之间,工作分工不分家,密切配合,相互帮助。要向先进看齐,向先进学习;要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通过“比、学、赶、帮、超”,促进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严肃,就是要守规章、用心做,不能马虎,不得敷衍。政协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中严谨、细致,不出差错。无论是组织活动,还是办文、办会,都要规范有序,尽可能考虑得周密一些、细致一些,做到一丝不苟、滴水不漏。注重政协机关作风建设,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政协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并且要落实好、执行好。

活泼,就是要勇创新、善突破,生龙活虎,丰富多彩。团结民主是政协工作的主题。活泼要体现在讲民主上,政协的各类履职活动以及内部事务协商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活泼要体现在创新上,要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谋划,体现时代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富有成效。活泼还要体现在党员活动、工会活动、妇女活动上,丰富机关同志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品味。机关的后勤保障很重要,要让到政协机关办事的委员、同志感受到暖意、满意,让政协机关成为名副其实的“委员之家”。

(转自2017年3月15日《人民政协报》)

 

 

经济视察

制造强国品牌大国迫切需要工匠精神

张 鑫

 

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和品牌大国转变,有赖于实体企业的发展,而实体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工匠精神来支撑。这要求企业制定并实施本领域做精、做细、做强产品和服务的品牌战略,建设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战略,培养企业持久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继去年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后,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时代。崇尚和培养工匠精神,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而且在当前社会浮躁和短视情绪泛滥,经济“脱实向虚”的背景下,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注重产品和服务的细节,在反复改进中追求完美和极致,确保产品每个部件的质量和服务每项环节到位,绝不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损害基业的长期稳固。他们还会通过言传身教,将这种专注、敬业、不断完善、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品质传承下去。这是现代大工业的组织制度和操作规程无法承载的。

由工匠精神带来的学习效应具体体现在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三个方面。一是能使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学会如何将工艺和产品设计得更为细致,成本更低;二是能使工人在重复性工作中,完成相同工序的速度加快;三是能使经营者在从原材料配送到组织方面逐步学会如何将生产安排得更有效率。中国古代“庖丁解牛”和“卖油翁”等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做到熟能生巧,提高劳动效率。

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充分发挥和传承工匠精神,是实现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例如,德国在工业化过程中,一开始走的是偷学英、法技术的道路。这使“Made in Germany”一度成了带有侮辱性色彩的符号。后来,德国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并打造出世界一流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队伍,凭借独特的专业技术和质量,终于使“德国制造”成了高质量、经久耐用和信誉的代名词。据韩国央行发布的《日本企业长寿的秘密及启示》的报告与数据,世界上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有5586家,其中具有执着和传承工匠精神的日本和德国分别有3146家和837家,占比超过71%,日本还有7家企业经营历史超过1000年。

坚守本业,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专业化经营理念有利于集中资源和精力关注产品的制造和顾客的需求,通过做精、做强,不断改良产品,创造富有特色的口碑和品牌,占领更多市场。例如,我国手工业传统名牌“张小泉”剪刀已有300多年历史。日本可果美公司从1899年创业至今,始终生产与西红柿相关的产品,成了一大特色。还有很多企业在放弃本业陷入困境后,依靠回归本业而获得新生。秉承工匠精神的企业长期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追求的是每件产品的完美,甚至十年磨一剑,一生只做一件(种)产品。这些产品主要依靠手工精心制作,虽然耗时长,成本也比较高,但慢工出细活,能生产出更精致、更完美的“奢侈品”。这些“奢侈品”虽然存在专业化程度高、规模小而无法获得规模经济、缺乏革命性创新等缺陷,但凭借专业技术优势和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还有利于开拓海外市场。对市场来说,虽然有些消费者喜欢新奇的产品和服务,但也有很多消费者喜欢有历史、有文化的东西,还有的消费者喜新不厌旧。加上人们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高品质、高价格“奢侈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赋予传统产品持久而广阔的市场空间,进而支撑着这些企业和产业的持续发展。这就是拥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能依靠大批被称为“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创造2300多个世界名牌的原因。

数千年来,我国不缺能工巧匠,并拥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和精湛的技艺,如今又成了世界制造大国。但今天我们因缺乏工匠精神,难以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和品牌大国。我国要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和品牌大国转变,有赖于实体企业的发展,而实体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工匠精神来支撑。这要求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制定并实施本领域做精、做细、做强产品和服务的品牌战略,以及建设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战略,培养企业持久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这还要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恢复和强化学徒制、定期举办匠人大赛等方式,培养和造就技术工人。国家则要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扩大技术工人队伍,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和匠人文化。同时,加强对传统工艺技术和品牌的保护和支持,建立与完善老字号认证制度,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转自2017年3月24日《人民政协报》)

 

 

构建江苏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几个问题与建议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十二五”以来,外需对江苏经济增长贡献逐步降低且起伏较大,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010年的6%下降为2015年的1.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最终消费贡献率由2010年的48.5%上升至2015年的51.5%;投资依然是稳定增长的“压舱石”,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由2010年的48.5%提高到2015年的51.5%,江苏经济增长动力正在转为消费和投资双拉动。加快构建长效体制机制,打造新的供给、需求、要素、结构和制度动力机制,是一个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

一、制约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供给侧看。一是产能过剩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动力的一个“痛点”。按通行标准,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在80-90%为正常。据测算,近年来江苏省工业生产利用率为70-75%,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从工业内部看,在钢铁、水泥、玻璃、造船、化工等主导性产业领域,过剩产能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一些企业失去扩大再生产动力;部分新兴产业如光伏、风电等,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

二是产业层次不高。制造业结构中,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4%,产业升级压力大。经济总产出中,传统产业占比约为40%。

三是集约集聚发展水平不高。全省土地开发强度达到20.9%,单位面积产出率1 8万元/亩,相当于浙江的77%、广东的79%。产业间关联融合度不够强,产业同构比例超过80%。

四是创新方面仍存在短板。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首位,但创新优势主要体现在研发经费投入、人力资源储备、知识产出量和市场规模等方面,而在自主创新、PCT专利数量、风险投资、产学研合作、宽带速率、网络创意、生态可持续等方面,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需求侧看。投资方面,2010-2 016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为25.8%、21.5%、19.4%、17.5%、10.4%、10.9%和7.5%。导致投资增速下降的原因,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下降;三是民间投资增速降低;四是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消费方面,2015年消费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但低于全国66.4%的平均水平。出口方面,进出口增速从2010年的37.5%回落到2016年的同比下降0.7%。进出口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要素成本优势下降带来出口下降;二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外贸形成替代,部分外资回流对出口直接带来影响;三是苏南地区部分IT业外企向中西部及境外转移的负面影响。

二、几点建议

区域经济增长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拉动力。需求属于短期变量,包括投资、出口、库存、营商环境等要素,形成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力;供给属于长期变量,包括人口、技术、资本、劳动、需求潜力等要素,形成要素供给、结构供给、制度供给三个方面拉动力。新常态下,原有经济增长传统动力日渐式微,应加快打造新的供给动力、需求动力、要素动力、结构动力和制度动力机制,推动江苏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一)打造供给动力新机制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

着力解决资源错配问题。建立健全过剩产能就地消化机制、兼并重组机制和监测预警机制,以统一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安全标准、能耗标准、质量标准倒逼低效产能退出,有效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把降低企业负债率作为去杠杆的工作重点,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激活土地、厂房、设备等闲置资产,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聚焦小微企业减税降费,进一步清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突出问题着手,补软短板、硬短板和制度短板,增加社会急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二)打造需求动力新机制

增强消费预期,积极塑造以新消费、有效投资和优质出口为核心的需求动力机制。

大力培育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一是夯实收入增长机制。增加收入是扩大消费的基础,降低创业门槛,完善创业支持政策,使更多人通过创业致富;完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医疗、教育、养老、失业、社会援助等保障机制,放宽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落实带薪假制度。

二是健全消费升级机制。继续推进发展汽车和大额商品消费,落实扩大信息、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政策举措,开拓医养结合,康复护理等新服务;增加高质量、高水平产品有效供给,推动空气净化器、节能节水器具、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的生产与消费。

三是建立旅游业发展推进机制。旅游业关联度高、功能性多,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投资价值和消费价值。加快制定实施江苏旅游竞争力提升规划、旅游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着力培育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名品、精品和绝品。重点解决旅游业发展在资源、用地、能源、融资等方面的高成本问题。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虚拟现实发展旅游新产品,创新旅游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海洋旅游,鼓励发展适合大众消费水平的中小型游艇旅游,建成一批游艇码头和泊位。

推进发展研学旅行、老年旅游、工业旅游。鼓励发展邮轮游艇、大型游船、旅游房车、旅游小飞机、景区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

精准加力有效投资。一是健全项目聚焦机制。狠抓有效投资,扩大新型投资,以重大基础设施、创新能力、产业转型、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为投资重点,精准发力、精准施策,集中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二是完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简化审批、减轻税费,推广PPP、特许经营等投资模式,充分发挥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撬动功能,让民间资本“进得来、有钱赚、留得住”。三是健全重大项目储备机制。建立健全新型投资遴选项目库,做到建设一批、筹备一批、谋划一批。

拓展优质出口新需求。一是健全出口导向新机制。在外需萎缩、成本攀升、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大进大出”成为过去,“优进优出”是新导向。全面构筑以渠道、品牌、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在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加快建立绝对优势,通过政策集成,把智能制造装备、新型交通运输设备、高端电子信息、光伏、功能性新材料等打造为江苏出口主打产品群。

二是健全加工贸易升级机制。加工贸易出口目前仍占全省出口的40%,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强研发设计和创建自主品牌,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等差异化政策,引导低端加工贸易有序转移。

三是健全产能合作机制。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提高便利化水平。近期以亚洲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为主要方向,采用贸易、承包工程、投资等方式有序推进,推动钢铁、造船、建材、装备制造等企业建立境外工业园区,带动设备、技术和服务出口。

四是继续大力吸引外资。外资对于江苏发展和拉动外贸出口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基础好、起点高的综合优势,全力打造更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努力使江苏成为全球外商投资首选地。

(三)打造创新要素配置新机制

着力提升科技、人才、管理等要素使用效率,加快从要素驱动全面转向创新驱动。

发挥好现有创新优势。一是创新平台布局配置。制定实施专项规划和政策,集中资金人力,攻克制约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创新平台从单个企业布局向行业、区域布局转变,把政府依托企业建立的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转变为行业性、区域性、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二是创新技术攻关机制。围绕建设“一中心一基地”重大技术领域,组织跨学科、多部门技术研发团队进行集成攻关。抓好行业统筹,构建技术创新网络,加强系统集成商培育,强化业主主导地位,构建激励相容、协同合作、动态反馈的管控体系。

三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推行“企业出题、协同攻关”研发模式,建立“互联网+科技市场”转化平台,打通“中试”环节,加快发展专门实施科技成果开发的中试车间、实验基地和众创空间。提升专利影响力和转化效率,支持鼓励大学、企业、科研院所和个人申请国际专利,鼓励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一是健全科研管理机制。减少对创新项目实施的直接干预,提高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允许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的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

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省技术交易中心建设,通过集聚技术资源、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技术资源交易平台。探索建设网上技术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规范有序交易流转。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三是健全创新产品扶持机制。明确将信息、节能、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新型服务模式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清单。

完善科技基础设施。针对信息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大数据、云技术等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宽带网速。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化孵化器、众创空间及专业服务。针对生态环境严峻挑战,加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基础研究,力争在新能源推广运用、低碳发展、清洁生产环境整治等方面,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海外“高精尖”人才引进机制。探索试行对引进海外“高精尖”人才提供永久居留、出入境等便利化服务机制,破除人才流动制度障碍。研究出台引进发达国家退休专家的政策举措,注重引进以色列、德国、美国、印度等国制造业领域的退休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健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机制。加强南大、东大等高校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瞄准江苏省产业高端发展需求,增设“四新”经济专业学科和课程,做强做优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提供大批能工巧匠后备人才资源。

三是健全吸引人才管理机制。落实科研人员兼职兼薪管理政策。建立完善岗位流动制度,允许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企业家、科技人才兼职。

(四)打造产业结构升级动力新机制

结构调整是大方向,只有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才能既扩大需求、又创新供给,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夯实产业升级动力机制。一是完善传统产业存量调整机制。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企业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计划,组织推进大规模技术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盈利能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建设,实施产业信息化改造工程,做强做大一批传统优势企业和品牌,推进开发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聚示范区等载体建设,推动错位发展、以特取胜。

二是健全新兴产业优化增量机制。推进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加快发展壮大网络经济、高端制造、生物经济、绿色低碳和数字创意等领域。统筹谋划、聚焦重点,在微纳制造、第三代半导体、清洁能源、分布式发电、新能源汽车、高性能复合材料、下一代互联网、SG通信、小核酸和抗体药物、3D打印、智能制造、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加快产业化进程。

三是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机制。制造业是决定江苏经济的关键,江苏省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应是围绕“做强工业”而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规划与政策引导,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鼓励制造企业提高产品开发、原型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促进价值链向整体解决方案延伸,增强个性化定制和生产能力。

(五)打造制度动力新机制

制度供给是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重要前提,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推进基础性、关键性体制机制改革。一是理顺政企、政资、政市关系。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推进政府治理转型,精简前置审批,除涉及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审批事项外,其余事项一律取消,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微观主体;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和保障企业权益,界定企业经营活动范围,加强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清理规范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凡是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中介服务项目一律取消;中介服务项目清单均向社会公布,打破行业垄断,凡具备资质的中介组织均可承接政府资助项目申报等公共服务事项和环评、能评、安评等第三方评估项目。

二是有序推进价格和分配体制机制改革。理顺基础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从源头上对节能降耗形成长效杠杆机制;按照国家部署,推进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解决基层财政困难和地方债务风险问题;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帮助解决实体经济企业税负过重问题。

三是推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商业银行社会资本持股比例,推进发展地方非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小微企业融资机制,改进金融服务,增加金融供给主体和金融产品。

四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资管理体制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试点工作,扩大省属大型国企投资运营企业试点,加快资产资本化和资本证券化,推动有条件的国企实现核心业务或整体上市。推行市场化职业经理人、薪酬分配和选人用人制度,真正建立起权责对等、收入与业绩挂钩、激励约束并重的市场化企业经营管理新机制。推进竞争性国企市场化改革,做强做大主业,压缩产权链条,推进自主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健全干部选拔考核机制和企业家培育机制。一是优化干部选拔机制。真正把政治强、专业精、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和关键岗位。

一是完善政绩考核和奖惩机制。促进一把手和领导班子重视基础能力建设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促进长远谋划、持续发展和高水平建设。

三是健全企业家培育机制。鼓励最优秀的人才去当企业家,积极探索选拔和培养企业家的新路子,创造和提供各种机会让企业家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让优秀企业家得到应有的社会荣誉和公正的收益分配。

(转自2017年3月2日新华社智库苏信顾第〔17080期〕)

 

 

思想纵横

核心领导与领导核心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并写入全会文件。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在十八大以来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形成的,是党心民心之所向,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如何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核心领导人物”与“领导核心地位”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何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更好发挥领袖人物的核心领导力量,是具有深刻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重要命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建构和制度安排。

作为核心领导的领袖人物必须居于领导核心的位置,居于领导核心的领袖人物同时必须具有坚强意志、崇高品质、雄才大略等强大的核心领导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高度的使命担当,挑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充分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具有的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高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和大气厚重的思想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对领导核心地位的坚决维护、自觉服从、深刻认同,是发挥核心领导人物作用的必然要求。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赢得伟大斗争的需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关键是要有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际共运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领袖的权威,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条基本原则。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历史节点,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带领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大党、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不断前进,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办不到的。

深刻认识核心领导人物与领袖核心地位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为了更好发挥核心领导人物的强大引领力量、关键历史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发挥着重要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这个“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总书记,凝聚起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强大领导集体的智慧,凝聚起各级领导干部的智慧,凝聚起全党的智慧;通过全党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党中央才有权威,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核心凝聚力量,核心指引方向,核心领导与领导核心,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维护核心领导人物的领袖核心地位,发挥领袖核心的核心领导力量,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四个服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再接再厉,奋力前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转自2016年11月《人民论坛》)

 

 

 

领导者如何以“信任之道”提升领导力

陈 燕

 

宋太祖即位后,他的劲敌钱俶做仍在浙江称王。宋太祖召他进京,大臣们都劝宋太祖将他扣留以夺取地盘。宋太祖却没有听,仍旧放他回去,并且在临别时送给他一大捆密封文件。钱俶做在路上打开文件,发现里面全是大臣的奏章,内容都是劝宋太祖扣留他。钱俶很感动,在南唐平定后,就主动将自己的辖区交给朝廷,并上表称臣,取消王号。由此可见,信任作为一种积极、高尚和美好的情感,不仅可以给人动力,也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化敌为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抱怨下属难以管理、不能胜任工作的领导,也会遇到抱怨领导对自己不够信任从而难以施展抱负的下属。其共同指向是在一个单位或组织内,领导者如何驾驭“信任之道”以提升领导力、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问题。

一、成功地驾驭“信任之道”是领导力提升的基础

领导力从某种角度讲就是一种带领人们到他们独自一人不能去或不愿去的地方的能力,是能够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自己的能力。领导力与领导者的权力无关,与影响力有关。值得信任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也是领导力得以提升的基础。但领导者要获得下属的信任,必须首先给予下属以信任、以尊重。领导者对下属缺乏信任,住往是对自己没有安全感、对自己缺乏自信的体现,不相信自己有识人的判断力、有用人的魄力和勇气。善于用人,敢于信任人,才能赢得人心。《三国演义》中讲道,孙权为保吴抗蜀,大胆起用年轻的陆逊担任都督,一批老将以陆逊年轻、无资历、官职小为由,极力反对。孙权不为所动,连夜筑坛拜将,并当着众官员的面,将爱剑赠予陆逊,并给予其对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的权力。陆逊果然不负孙权的信任,最终大获全胜。

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只有彼此信任、彼此尊重才能积极有效地推进工作。领导力不等同于简单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侧重于对下属的控制,而领导能力着重于设置愿景和激励。如果在一个组织和单位中,领导者不能信任下属,对下属只有怀疑与监督,下属对领导只有鄙视、怠慢、质疑、戒心和敌意,则单位或组织内部的离心力就已形成,下属就不愿跟随领导为组织效力,不仅单位或组织的既定目标难以得到实现,而且下属的个人成长、自身价值更不可能得到彰显。同时,领导者的领导力也不能得到新的提升,仕途也会遭遇瓶颈。

二、以良好的沟通驾驭“信任之道”,提升领导力

领导力是领导者的影响力,是一种不用权力让人做事的能力,它来自于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品德、魅力。越是领导力强的领寻者,就越能通过给予下属信任而赢得下属的信任,也越能在短期内带领下属实现单位或组织的奋斗目标。而领导者和下属之间要互建信任,相互沟通必不可少。沟通方能知己知彼,才能就单位或组织的发展、成长达成共识。某种程度上讲,沟通越是畅通,越容易建立信任;而信任度越高,沟通效果越好。

领导者不注重与下属的沟通,是很危险的。美国社会学家柏来兹曾说过:“组织内的信息沟通犹如人体的血液循环一样。如果没有沟通活动,组织就会趋于死亡。”孔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领导者才能了解下属的所思所想,减少误解和矛盾,消除不必要的猜忌,做到“用人不疑”,为下属提供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部分领导者不注重与下属进行开放式的沟通交流。原因之一是囿于传统“面子”思想的影响,认为主动与下级沟通交流,有损个人威严,因而对交流持消极态度。原因之二是尚未找到有效的沟通之道,造成上下级之间“你不知我,我不知你”的局面,在工作中“你揣测我、我揣测你”。因此,领导者放下架子,和下属坦诚交流,使双方均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是双方建立互信的有效途径。

三、以积极担责驾驭“信任之道”,提升领导力

对于领导者而言,让下属信任的一个重要个性品质就是敢于担责。领导者面对困难不敢承担,有了过错推卸责任,则很难获得下属的信任,也就很难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只有敢于负责任与勇于承担责任的领导者才能得到下属的敬佩,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和追随。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在一次指挥营救被劫持官员的战斗中失败了,他立即召开了新闻发布念,强调“我错了”。由于他敢于担责不推诿,支持率一下子上升了70%。

现实工作中,不少领导者口口声声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但在具体工作中却不愿授权给下属,出了问题就指责下属、抱怨下属,将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这样很容易失去下属的信任。信任,不仅有“信”,更重要的是“任”,要真正做到“用人不疑”。领导者只有做到了信任下属,才能把自己从管理中解脱出来,才能带出优秀的团队,既实现单位和组织的奋斗目标,又使下属从工作成长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继而继续努力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信任也不是简单的委以重任,而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链。首先选准可以信任的对象,这就需要有识人之能,能够透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看出他的能力、才干、素质、品行,看出他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其次,带领信任之人做信任乏事,让下属在他擅长的领域做事,并且充分授权,不干涉,给支持,自己则做好监督工作。对于结果,成功了,鼓励,继续良性循环;失败了,不要推卸责任,给下属留够充足空间,以便下次做得更好。因为再有能力的下属,也非“常胜将军”。

四、以公正驾驭“信任之道”,提升领导力

对领导者而言,做到公正非常重要。明代思想家朱熹曾说过:“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多数领导者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和与自己观点一致、志趣相投的下属走得很近,而且对其非常信任,对于和自己意见相左、观点不同的下属却心存疑虑,不愿或不能放心地将工作交付于他。这无疑是有失公允的。失去公正原则的领导力本身是经不起推敲的,自然也难以服众,只会导致下属此之间的妒忌,对单位或组织心生埋怨,对领导者憎恶、反感、不信任,甚至会出现消极怠工、恶意破坏等极端行为。因此,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始终能对下属做到一视同仁、不搞团团伙伙、不因个人的喜好而将公事与私事混为一谈是领导者驾驭“信任之道”的有力“抓手”。

五、以宽容驾驭“信任之道”,提升领导力

有多大的格局,干多大的事业。领导者酌格局往往取决于其有无强大的包容力。唐王李世民就是一个非常宽宏大度的人,因此,魏徵才敢不断进谏,君臣相处非常融洽,李唐王朝也一度非常繁荣。

领导者如果因为下属犯错而无法宽恕对方,甚至从此将对方“打人冷宫”,就会导致下属因为害怕而故意隐瞒小错误,最终将造成更大的失误和损失。国民党中统大特务头子徐恩曾就因为害怕蒋介石的批评和苛责,在得知属下钱壮飞是共产党隐蔽战线成员,并且已被其破译了密电码后,多年间一直和同僚们串通一气,共同隐瞒密电码已被破译一事。结果,国民党当局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更改密码,直到红军长征时,还能继续通过对敌无线电侦听了解敌情。蒋介石直至去世,都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如果不是蒋介石性格暴烈粗野,动辄对下属毫无顾忌地训斥,且疑忌心理太强的话,这种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一个好的领导者,要豁达大度,要能客人之过,气量要大。在下属所犯错误没有造成巨大损失的情况下,在没有突破原则的前提下,大可不必一直揪着“辫子”不放,要认真帮助其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积极寻求补救之道。否则,极易造成下属的逆反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下属犯了错误并自知是由于自己的失误引起的,领导者如果给他“台阶下”,让他摆脱尴尬的局面,使他免于丢面子,他就会产生愧疚之心,必定对领导者的宽容倍加感激,对领导者更加尊重,今后也会更加注意避免错误的发生,并在工作中格外认真和卖力。当然,宽容不意味着对下属的无原则迁就、放任自流,对于造成巨大损失的,该追责还得追责。

六、以尊重驾驭“信任之道”,提升领导力

领导者都喜欢踏实苦干、听话、尊重自己的下属。下属也非常渴望得到领导的尊重。没有尊重,就难有真正的信任。下属信任领导者的前提之一就是自己能得到领导者的尊重。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个人最高级的需求。当下级能得到领导者的尊重时,他对组织和领导者的信任感就会不断增强,完成工作的使命感也就增强。“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古代社会的君臣关系尚且如此,何况现代社会的上下级关系呢?“敬人者,人恒敬之”,领导者愈是尊重下属,其个人威望就愈是强大。刘邦乃一介布衣,出身卑微,却能白手起家,缔造海内一统的伟大功业。何以使然?盖因为其善于网罗各处人才,且知人善任,充分信任和尊重人才,使人才各尽所长,竭尽所能为他做事。

现代社会,领导者只有把自己和下属放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尊重下属,才能获得下属发乎情、顺乎心的敬重,产生亲其人、信其道的效果,从而推动组织或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那种视下属为“土芥”、为“犬马”的领导心态,只会招致下属的厌恶甚至是强力反弹,即使慑于压力而屈服,也绝谈不上能动性的发挥,最多只是“敬而远之”,不会有基于信任的“亲而敬之”。现在有些领导,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往往把自己看作是单位或组织的“家长”,凡事自己做主,毫无民主可言,更无尊重下属之说,认为下属尊重自己是理所当然的,对下属呼来喝去、随心所欲批评甚至是粗话连篇,出口成“脏”,长此以往,在下级或下属眼里就变成了“小人得志”的典范,恐难以取信于人。“得人心者得天下。”对于领导者而言,要取信于下属、提升领导力、成就事业,就要格外重视通过尊重下属的人格和尊严来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从而达到“投桃报李”的效果。

(转自2017年1月《领导科学》)

 

 

实践探索

政协委员怎么做(摘录)

李占强

 

编者按:为提高全市新一届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和整体素质,今年3月14日,市政协举行“委员学习日”暨“如何当好政协委员”专题讲座,邀请天津市政协原研究室主任李占强就“如何当好政协委员”作专题讲座。现摘录如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中共中央更加重视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在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讲话里,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纪念大会上,深刻把握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新部署和新要求,有力推动了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式方法,抓住了政协工作的核心取向,为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指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人民政协要深入进行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积极开展民主监督,讲真话,进诤言,出实招,谋良策。要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为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搭建协商平台,丰富协商形式,创造民主氛围,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更好地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重要思想,是向各级党政领导、各级政协组织提出来的,更是向政协委员提出来的。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积极践行这一重要思想,政协委员自然能够做好应该做的事。

明白政协做什么以后,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始终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要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主动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全局;要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为人民群众代好言、办好事;要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前移工作位置,下移工作重心,谋党政之所需,为群众之所盼,尽委员之所能,在平凡岗位做出新贡献。

清楚政协委员怎么做,政协委员在把握大势、服务大局中要发出好声音,议出高水平。政协没有决策权、没有立法权、没有行政权,政协的工作成果,主要体现在睿智之言和务实之策中,主要靠“话语权”发挥作用。所以,政协委员要勇于说话。树立“不说话”是失职,“说假话、说空话”是渎职,“说真话、说实话”才是履职的理念,放心大胆地反映真实问题,务实性地提出意见建议,理直气壮地进行协商建言。要力求说对,说深刻。不断学习研究政策,善于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提出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只求说得对,更求说得准。要切中要害,提倡讲短话,讲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话,直奔主题,有的放矢,掷地有声。要讲究方式。不尖酸刻薄,不偏激极端,不片面偏颇,做到平等协商、真诚协商、务实协商。要把握时机。选择党政主抓的热点工作,群众愿望强烈的难点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建言献策,确保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在关键处,使党委政府择善而取、取之能用、用之能成。总之,政协委员履职过程中,不仅要想说、能说、敢说,还要说得好、说得对、说得准、说得精,议得深、议得广、议得透、议得巧。

政协委员怎么做,要选好切入点。人民政协经常性的七项主要工作,除了提案外,均是集体组织的活动,只有提案有个人选择性,可以自己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存在的问题撰写提案,提出意见建议。我个人意见,可将提案作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切入点。

我结合个人体会,为在座的政协委员提出提案、提好提案,提供一些建议,即关于提好提案的“十要十不要”,以便于找准问题,写好提案。所选案例来自天津市,可能不太符合江阴市的情况,望大家包容兼听为盼。

1、要选择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有关的问题,如《关于引进滦河水以解决天津饮用水奇缺问题的建议》(万里等国家领导人作了批示)《关于停止修建别墅区的建议》(被国家住建部采纳)《控制演艺界名人收入过高有硬招》(上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不要选择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无关的问题,如《建议国企职工业余时间做生意》《建议政府部门禁止行人随便丢弃果皮纸屑》。

2、要选择可以提供领导决策的问题,如《关于以港兴城建立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议》(温家宝等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建议》(李鹏批示,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草案);不要选择不可以提供领导决策的问题,如《建议天津清真大寺阿訇不要下岗》《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解决马路井盖丢失问题》。

3、要选择群众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如《关于解决百万平米平房改造原住户迁移定居问题的建议》《建议保证人口素质继续开展婚前检查的建议》(国家卫生部协理落实);不要选择群众生活中的非重要问题,如《政府部门关注解决改造后的公厕投放手纸过少的问题》《呼吁有关部门打捞横卡在洪水中的几根大木头》。

4、要选择改革开放中重要的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加拿大中国事务专家反映天津缺乏投资吸引力》《建议维持简阳路规划避免外商十数亿投资损失》;不要选择改革开放中非重要和非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呼吁为外资企业在津台商提供娱乐生活场所》《希望尽快消除外籍员工子女就学的国际学校脏臭味道》。

5、要选择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如《关于进一步研究诠释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的建议》《治理网上黄色内容刻不容缓》(李长春批示)《建议中小学100米内不许设立歌舞厅》;不要选择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如《建议政府扫黄不要过线》《政府不要过于整顿娱乐业》。

6、要选择有利于安定团结稳定社会的问题,如《必须停播诋毁少数民族形象的电视节目》《发展天津经济的同时也要增加市民工资》;不要选择不利于安定团结稳定社会的问题,如《建议给某系统有贡献的退休人员增调工资》《不要损害出租司机的利益》《建议政府给街道干部增发工资》。

7、要选择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点的问题,如《建议农行加大对天津农业贷款力度》;不要选择不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点的问题,如《建议限制效益好的企业发放过多奖金》。

8、要选择党和政府掌握不到的情况,如《建议首都机场香港航线入口改离国际航线入口》《呼吁停止向即将关闭的国企缝纫机厂输血6000万》;不要选择党和政府已经掌握到的情况,如《建议不宜查办外商违反社会治安条例者》。

9、要选择某些区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治理海河污染刻不容缓》;不要选择某些区域能够解决的问题,如《建议给某区政协委员佩戴监督员标记》《建议解决世界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回南开大学建立数学研究所的问题》。

10、要选择不给政协留尾巴的问题,如《建议降低医保入门费》《适应我市人口老龄化需要增建敬老院》;不要选择给政协留尾巴的问题,如《xx党派愿为刑满释放人员择业出力》。

最近召开的两会,人民日报作了两会调查,推出十大热议词,即反腐倡廉、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就业和收入、教育公平、住房、依法治国、公共安全、环境保护、脱贫攻坚。这些热议词汇聚了民声,既是政协委员提案的丰富内容和发力靶向,也是政协委员在自己工作范围外去找的范围。两会作为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们之所以要在“两会”调查中踊跃参与、积极表达,就是希望能把自己的一份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上去,共同参与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去。人民既有所呼,提案就有所应。提案也是为了回应群众的呼声,满足群众的期盼。

 

 

 

善监督真监督

叶小文

 

“从前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今年,俞正声主席所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有何新亮点?

今年的报告专辟一章,阐述“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

“民主监督”,沉甸甸四个字,常令人想起那段著名的“延安对”。1947年,民主党派人士黄炎培应邀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律。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条民主新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越走越宽广、扎实、有效。

我们的民主,既有选举民主,也有协商民主。在努力改进、逐步完善选举民主的同时,将协商民主作为民主形式之一,在国家权力中枢和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增强政治体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凝聚民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两种民主形式相结合起来,有力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我们的监督,既有靠强制约束力进行的强力监督,也有靠政治影响力进行的协商式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就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依据政协章程,以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

“协商式监督”正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又一新创造、新发展。它有自身的传承,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它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协商是方式和原则,监督是手段和途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增强团结、凝心聚力是目的。它有自身的效率,更侧重于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更注重通过调研察看发现问题、围绕履责不力提出批评、针对存在不足督促改进。紧扣关键内容,精准聚力发力,努力从大局上、根本上、长远上提出务实建议。

“协商式监督”是善监督、真监督,但并非“软监督”。监督依章法,照样有力度,有效用。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鼓励敢讲话、讲真话,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逆耳之言和尖锐批评。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坚决反对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

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愿景越美好,使命越艰巨,责任越重大,越需要汇聚起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越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人民政协具有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坚持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设身处地多提建设性意见,在扎实推进民主监督中增进共识、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有助于寻求全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正能量。正如当年黄炎培在听了毛泽东关于以民主新路跳出兴亡周期律的回答后所说:“我想: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律,怕是有效的。”

(转自2017年3月8日《人民政协报》)

 

 

提升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实效

张少军

 

政协民主监督是通过协商说理、沟通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政治方向和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目的是反映群众呼声,通过帮助党和政府解决矛盾和问题来改进工作,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民主监督既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全面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正确认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特点与优势,明确其性质与定位,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结合青岛市政协履职实践,笔者就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提升监督实效,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准确把握

政协民主监督的特点

 

政协的民主监督不同于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府的行政监督以及司法机关的监督,它是以人民政协为载体,以政协委员为主体,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提出意见建议的形式,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进行的监督。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政协民主监督首先是一种群众性监督。由于作为监督主体的政协委员来自各党派团体、各行各业,代表各界别、各党派、各团体,因此政协民主监督不是政协机关的监督,而是一种群众监督。其次是一种非权力性监督。人民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决策机构。政协的民主监督靠的不是权力,而是所提意见建议的正确性和准确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话语权。这也正是政协民主监督的独特之处。第三是一种融入协商之中的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是通过协商说理、沟通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是一种柔性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政治方向和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目的是反映群众呼声,通过帮助党和政府解决矛盾和问题来改进工作,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如青岛市政协建立的双月协商座谈会,组织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等议题,与市政府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协商讨论和互动交流,既增进了共识,又对相关工作起到了监督作用,得到社会各界好评。第四是与党派监督相互结合的监督。作为政协主要参加者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反映和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通过依托政协这个平台提出批评性意见和建议,对党委政府进行监督。这种来自党派、团体的监督,有利于推进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第五是一种建设性的理性监督。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运用调研、视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具备理性和建设性特点,这也是政协民主监督的突出特点之一。

 

准确把握

政协民主监督的方法路径

 

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都能够通过提案、建议案、调研报告或其他形式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与建议,三者互相关联,互相支撑,是有机的统一体,其中,民主监督更多寓于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之中,并通过二者不断拓展空间,深化自身内涵。

把民主监督寓于提案工作之中。提案是委员履职尽责的重要形式,也是政协民主监督的实现形式。每一件提案都需要经过提案委员会按要求审查立案才能成立,每一项立案的提案都需交由相关部门处理。要鼓励支持委员选择那些党政重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群众,认真调查研究,通过提交提案,对党委政府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近年来,青岛市政协建立了提案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了提案的提交、审查、交办、反馈、评估各环节全过程网络化运行,建立了第三方评估提案办理机制,对“提案人反复提出”或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提案进行第三方评价。并实行政府与政协领导重点提案督办制度,起到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效果。

把民主监督寓于调研视察之中。组织政协委员运用调研视察,针对党政工作中某个问题或某方面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和巡察,通过调研视察报告、提案等报送党政领导机关及有关部门,推动党政工作改进和委员意见落实,这是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形式。近年来,青岛市政协探索建立了四级政协委员、市和区(市)两级政协组织、市政协机关各部门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三个联动机制,所有调研视察选题在确定承办部门时,均明确1-2个民主党派作为协办单位,组织相关界别参加,既能多方联动、优势互补,又利于形成民主监督大格局。

把民主监督寓于各种协商会议之中。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等会议形式,由于邀请了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能够通过面对面协商沟通,既交流思想,又监督落实。这种当面锣对面鼓的沟通方式,提出的意见建议更易被采纳,也更能起到监督之效。

把民主监督寓于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之中。社情民意即舆情,是社会公众对社会现实的综合性反映。运用社情民意信息提出有深度,有价值,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群众呼声,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起到上通下达和适时监督的效果。在这方面,应重点关注和研究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尚未明显暴露的潜在性问题,对这些问题作出及时反映和前瞻性分析,更能收到政协民主监督防患于未然的成效。

注重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要在充分运用传统监督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民主监督新的方式方法,将协商民主理念贯穿到民主监督全过程,将视察督查、提案督办、民主评议等政协监督形式与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更加灵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促使政协提出的建议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特邀监督员、特约陪审员、特约审计员等各类监督员的作用,把民主监督与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更好地履行民主监督职责,提高民主监督实效。

 

准确把握

政协民主监督的着力点

 

推进政协民主监督,内容广、范围大、要求高,如何履行好民主监督职能,提高民主监督实效,是各级政协必须重视解决的问题。当前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把握正确的监督方向。作为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和帮助党委政府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式,必须把握政协民主监督与西方政党间监督的本质不同,充分认识其既不具对抗性和排他性,更不是“权力分割”和“权力制衡”,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政治方向和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要把推动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帮助政府改进完善工作,作为民主监督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方向,多提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而不是站在对立面去挑毛病、找岔子。做到寓监督于支持之中,在参与中进行监督,在监督中服务发展。

选准监督的切入点。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对象非常广泛,只有在监督中找准切入点,选好突破口,瞄准关键处,才能顺利打开工作局面。为此,在监督议题的选择上,要着眼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党委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着眼于党政部门履行职责、政务公开、勤政廉政等情况,着眼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改进情况等等。近年来,青岛市政协探索实行了“一上一下、上下结合”的选题方法。做到“上揽全局”,聚焦推动科学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作为履职和监督题目。“下接地气”,把群众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第一选择。

增强监督的协同性。政协民主监督是一种非权力性监督,需要在外部寻求支持、构建支撑、形成合力。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做到事前沟通,事中通报,事后跟踪,并争取被监督单位的配合,帮助被监督单位改进工作。要加强政协内部协调配合。注重加强同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之间的联系,使政协民主监督与党内纪律监督、人大权力监督、行政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其他监督形式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

不断提高政协委员监督素养。民主监督的效果优劣,与政协委员所提意见建议的质量直接相关。因此,提高政协委员素质,提升履职能力水平是增强监督实效的基础。要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多渠道提高政协委员素质,引导鼓励委员大胆开展民主监督活动,不断提高议政监督能力,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要不断提高政协委员建言水平,既要准确地提出问题,又要跟进操作性强的改进措施,以真知灼见增强所提意见建议的含金量,提高监督的实效性。

实现监督的制度化。按照俞正声主席提出的“强化民主监督组织协调、知情反馈、沟通联系等环节制度建设”要求,逐步将民主监督的主体、内容、形式、对象、途径和程序确定下来,增强民主监督的透明度,减少民主监督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转自2017年2月8日《人民政协报》)

 

 

读书治学

全民阅读怎么读

聂震宁

 

全民阅读活动开展10年,渐渐得到社会比较广泛的认同。这既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这样一项成本并不高的公益性活动的开展,也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开展了颇具影响力的各种节目,以至于国务院将全民阅读纳入立法工作计划;国家颁布了《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还由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提倡的文化发展项目,也算是顺应世界潮流。为此,全民阅读给人们的感觉似乎已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似乎都不再去思考其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然而,全民阅读既是人们生活中最需要提倡的一件事情,又是我们很难坚持下去的一项活动。需要提倡的理由已经说的够多,而难坚持下去的原因似乎讨论得还不够。

譬如,全民阅读怎么读,就是其中一个需要尽快讨论的问题。

不用说,一个人怎么读书,常常需要在阅读学的层面上有所研究,有所把握。从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张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异性,那么,全民怎么读书,难道不是一个更大的难题吗?

由于这个难题的存在,我已经多次在一些著名高校的著名教授那里受到过诘难,有些教授几乎是不约而同地问道:全民阅读怎么读?进而会诘问:很多书一般人读得懂吗?更有甚者,有人对社会上读书会的蜂起表示惊诧,发问道:那么多读书会读什么书?听说妈妈读书会读绘本,这个太简单,听说有的只是读本地作家的小说,也太狭隘,我们一些研究生的读书会读的是康德哲学著作,相比较起来,那才是真正的读书。

这样的诘难和惊诧不免来得欠妥当。就像奥运会冠军观看群众体育比赛,如果他发出诘难和惊诧,旁边的人不是发现他太不懂事就是轻狂。奥运会比赛和群众体育比赛,都是体育运动,但一码是一码,前者是“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后者是“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群众体育,目的、要求和规律是大不一样的。同理可证,专业人士阅读和普通读者阅读,都是阅读,也一码是一码,前者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或者“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的专业阅读,后者却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或者“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全民阅读,目的、要求和规律也是很不一样的。

为此,我们要说,全民阅读不应当受到专业阅读的轻视。

然而,是不是全民阅读就可以任其散漫,没有任何目的去读呢?

当然不是。我们还是要提出“全民阅读怎么读”的问题——作为全民阅读最小的组合,家庭阅读怎么读?亲子阅读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何坚持下去以及读什么才是最适宜的,其中存在哪些道德伦理内涵,至今还鲜有专门的讨论,且更无专业的结论。

作为全民阅读最广泛的基础,中小学的校园阅读怎么开展?校园阅读是任由学生自主去读还是老师引导去读抑或做出规定强制去读,其中利弊至今还缺少讨论。中小学校至今还没有专门的阅读课,到底需不需要专门开设阅读课或是在语文课中辟出一个单元,学生阅读能力是否需要评级以及如何升级,现在也还只是一些出版人在讨论,而教育系统并没有专家出来发声。

作为全民阅读最明确的组合,机关阅读和企业阅读,至今大都还只是停留在号召大家读起来而不是要求读得好起来,那么多高等学校出来的公务员和白领、蓝领,今天的阅读大都还徘徊在读书习惯的养成上。

全民阅读最终要落在私人阅读上,那么,一个阅读者应当具备怎样的阅读能力,怎样去养成一个阅读者的阅读力,在学理上至今还是一个空白点,在实践中更是处于盲目状态。阅读不是跳健身操和广场舞,音乐一响,比划一下,皆大欢喜。全民阅读是一个静水流深的过程,需要在广泛发动之后有针对性地提供稍具专业性的帮助,使得各方面读者的阅读力得到提高。

(转自2017年3月7日《人民政协报》)

 

 

治学的核心要求

陈丽华 徐 平

 

学术之目的在于求实,学术之灵魂在于自由,学术之根基在于坚守,学术之生命在于创新。治学,应该勇于追求真理、崇尚理性精神、尊重科学方法、倡导学术自由、坐得住冷板凳。

勇于追求真理。追求真理是学术研究的首要原则。学术研究的最高目的是“精确而无偏见地描述世界(基本事实)”,即通过研究客观事物的始源以及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各种假设和各种观点,然后经过检验、证实、修正等严格的规范,形成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系统知识,或回答在各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形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想,或扩展人们通向未知领域的崭新视域。故此,学术研究的一切知识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学者则以一种穷源究理的精神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我的使命就是论证真理,我的生命和我的命运都微不足道,但我的生命的影响却无限伟大。我是真理的献身者;我为它服务;我必须为它承做一切,敢说敢做,忍受痛苦。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则指出:“凡能真诚努力做学问者,他们做人亦必不取巧,不偷懒,不作伪,故其学问事业终有所成。”

崇尚理性精神。何谓理性?就是崇实、求实、贵真、贵确,就是审慎明辨.就是尊重事物的客观真实和发展规律。何谓理性精神?就是让对事物的观察、因果的探求、实验的方法浸入内心,成为自觉。胡适先生指出:“凡无真凭确据的,都不相信。这种态度虽然是消极的,然而有很大的功劳,因为这态度可以使我们不为迷信与威权的奴隶。怀疑的态度是建设的、创造的,是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英国学者拉卡托斯指出,在科学推理中,理论要面对事实,科学推理的主要条件之一就是理论必须得到事实的支持。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达尔文、赫胥黎、爱因斯坦等,都是贯注着“创造的怀疑”精神。所谓“创造的怀疑”,就是一种批判精神,即不盲从他人的知识和方法,而是亲自探索和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尊重科学方法。科学是严肃的,科学是讲究方法的。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学者所面对的是大量杂乱无章的复杂信息,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就容易深陷错误和荒谬之中无法自拔。“格物致知”,即是对任何事情都要穷究其理。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不善用科学方法,就格不出什么道理。教育家雷沛鸿说:“真理非前定,亦非一成不变,真理宜穷追,愈穷追,愈接近正确;真理的出发不在圣贤的言行,不在古代的经典,不在宗教圣经,而在宇宙间、人世间;追求真理的方法,不是一味采取主观的内省法,须运用客观的科学方法。”学术研究必须按照科学方法,对错综复杂的信息进行排列和分析,要按照一定的科学规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大家共同遵守的“标准”或“尺度”。概括说,学术研究不能怀狭偏见,而是以事实为基,以实验为稽,以推用为表,以验证为决。没有经过科学方法论证的“知识”,不可轻易采信。只有在检测真理中才能得到真理,谁要是害怕检测所谓的真理,谁就不是真理的朋友。

倡导学术自由。学术研究的基础是个体创造,正是由于无数的个体创造,才形成了学术共同体的大格局,成就了学术共同体的整体成就。因此,学术自由是探索和认识真理的先决条件。学术自由是指在学术研究的环境中有发表和讨论学术意见的自由。如果缺少自由的讨论和争辩的挑战,就无法检验相关的假设,无法扩展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学术研究中,学者们可以对各种各样的知识进行测试和筛选,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用理性和开放的态度,包容激烈的争沧、不同的观点以及多样的方法,不断通过对话达成共识。学术争论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学术共同体内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各方在争鸣互鉴中共同推动研究向前发展。

坐得住冷板凳。范文澜先生曾说“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纵观古今中外有所建树的学者和大师,共同特点是能够沉寂下来,挤掉杂念、排除浊气、淡泊名利、潜心治学,方得其所。尤其做基础研究的人,如果没有一种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精神,就难以出大成果,难以成为大科学家或大学问家。从某种角度看,学术研究因有了一个沉寂、爆发、再沉寂、再爆发……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有了学术研究的不断出新。就是说,沉寂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创新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坐得住冷板凳成为学术研究中一种特殊的“生命修炼”。这种修炼,实际上是学者们或在潜心地揣摩、或在冷峻地思考、或在静心地观察、或在细细地探究。这个过程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其中的煎熬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学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转自2016年12月22日《学习日报》)

 

 

委员随笔

给你一身的美丽

吴海兰

 

衣食住行,中国人将“穿衣”排在生活基本需求的第一位,可见穿衣的重要性。衣服是要日日穿的,做不得假,来不得虚伪,关乎人的品味和面子,在中国人看来就是一等一重要的事情了。从盛世大唐的霓裳羽衣曲,到今日风格迥异各领风骚的时装秀,服装的进化从未停止,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从未间断。

身处伟大的时代,我是幸运的。社会的进步,观念的开放,收入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对于服装的要求愈加的个性化、多元化,小而美的高端服装和私人定制成为了可能。2015年,我怀着初心,创办了奥苹,一家以成衣定制为主导的公司。我是一个对于细节苛求完美,对布料、款式、设计、版型、剪裁甚至包装都充满执念的“时尚女魔头”,团队的尊重、客户的信任让我更加执着和专注。

天气晴朗亦或细雨霏霏的午后,漫步在湖边,我会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不是在江阴这片土地上,我会选择服装这个行业吗,会有奥苹的诞生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这里,有敢于尝试、愿意担当、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发展的政府。在这里,有一批优秀的企业,集聚人才和技术,引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这里,有许许多多无私给我帮助的亲人和朋友,让我有勇气去选择、有信心去坚守。

企业的发展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目睹过公司的辉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足以描述其光辉与荣耀。可是,繁花过后还能等到来年的盛放吗?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熬过冬日凛冽的寒风。我从基层员工做到公司的管理层,进而自主创业。一路走来,心情快乐伤悲、阴晴圆缺,与恰同学少年时倒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不断增加的其实是一份责任感。

踏上创业之路,我忽然发现这是一条只能向前的单行线,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有妥协的中间地带。其实困难并不可怕,甚至失败也不可怕。最让我诚惶诚恐的是这些信任我、选择我的团队成员们,我不想也不能让他们失望。

小女子心中有梦,虽担负不起实业强国的宏图伟业,但也希望凭着对美的执着和向往,精工细作,给你一身的美丽。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奥苹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清明的故乡

梅玉珍

 

一群大雁回来,走成天空的诗;一片麦地泛绿,写出泥土的赋。

麦子一绿,空荡的原野一下子柔润和丰盈起来。原野裸露的胸襟里散发着成长的芬芳。那种气味陶醉了高飞的麻雀,陶醉了正在发芽的柳树,陶醉了沉寂已久的村庄。

当天空越来越蓝,东风越来越暖,清明就向我们走来。

油菜花和蚕豆花像一对孪生姐妹,不过性情不同。油菜花是个野丫头,被春风一叫唤,就撒开脚丫子,“呼哧呼哧”扯开了金黄地毯;蚕豆花蹲在地上,羞羞答答,默默做着紫色的梦,花里藏着小秘密,像一只只卷着的小耳朵。

该回家了,生我养我的故乡在盼我,疼我怜我的祖宗在等我。

天还不亮,父亲就早早地起来了,他用一袋旱烟擦亮了黎明,然后背着双手向原野走去。父亲的脚步匆匆,在村道上回荡着一种急切的声响。他觉察出浑身的骨骼在嘎吱作响,暖洋洋地说不出的舒坦。

没到地头,父亲就把外套脱了,沉闷了一个冬天的身体终于得到了轻松。麦苗在阳光下发出碧绿的光芒,象连绵不绝地波浪,风一吹过,波浪就涌到脚下来了。父亲小心翼翼地锄着地头,锄尖在麦垄里灵活地穿梭,杂草被一一清除。父亲佝偻的身躯在麦田里更象一座雕像。

老祖母煮沸一大锅粥,就坐在门口纳鞋垫。岁月的风吹雨打,斑驳了老祖母的脸面。那些皱纹比屋檐下的蛛网还要陈旧,让我的眼睛一看到就会飞雪,覆盖了她曾经背我走过的所有泥泞小路。带我赶集给我逮蟋蟀的祖父已经把自己走成一抔土,用另一种方式滋养着故土。

母亲已经衰老得站不稳脚跟,她被病床拖住羸弱的身体。她养活了我的小,现在,该我来伺候她的老。可是我的心依旧隐隐作痛,她能看着我一点点学会走路,我却只能看着她一天天迈不动步子。她用模糊的眼神看着我,那是她正离我远去,直到剩下我的孤独。

整个故乡是我的纸张,村头小河是我的墨水,我用它写下我所有的乡愁。

粗茶淡饭,亲情相依,让眼光变得明亮,心灵变得清透。我感谢清明假期,让我这条流落城市满身污秽的河流再次回归江南大地。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市住建局澄江分局副所长)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