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天地 > 专题发言内容
关于进一步优化江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思考与建议
发布日期:2018-01-24 来源:

市科学技术协会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活动水平,为我市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提供基础保证。今年以来,市科协对我市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作了一些调研与思考。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构建和优化江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对创新与创业、经济与社会紧密结合发展状态的描述,是创新创业者、创新创业企业、政府、相关组织等多种参与主体及其所处的制度、市场、文化和政策等环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该有机整体中,参与主体之间以及参与主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区域创新创业活动水平。不同区域的创新文化氛围和制度因素会影响创新创业者识别和利用机会,进而影响区域创新创业活动。

江阴具有创新创业的文化传承和良好根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江阴培育出了许多龙头骨干企业,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江阴精神、敢于创新创业的企业家。江阴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强,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47家、“中国500强企业”9家、“中国500强民营企业”12家、“中国制造500强企业”16家,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勇创一流的历史传统,实力强劲的产业特征,用当前的创新创业理念引导,再配置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予以支撑,必将会形成一种适应新的发展方式的创新创业局面。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江阴推进创新创业事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社会对大众创新创业的认识还有待提高;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资源还存在不足;支持创新创业的市场化投入机制亟待完善等等。上述问题会羁绊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构建和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显得尤为必要。

二、江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现状与瓶颈分析

江阴历来重视推动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优化建设布局、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功能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江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与国内特别是周边一些兄弟县市相比,江阴具备一些优势,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一)区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但产业企业创新活力有待释放。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94%。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得到加强,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不断涌现,并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江阴相继获评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但我市产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结构偏重,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的支撑作用还需加强。例如,我市的高新技术产值、企业数量与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差距,2016年昆山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1%、江阴44.5%;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昆山940家、江阴433家。昆山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2.4件,江阴为17.2件。企业创新能力也存在不平衡,“顶天立地”的大中型重点骨干企业普遍重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但“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创新载体平台得到拓展,但产业规模集聚效应有待加强。“十二五”末,我市累计拥有省级以上创新载体214个,其中国家级创新载体12个。目前,建成诺奖得主研究院5家,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个。建成众创空间17家、星创天地5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众创空间7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但我市针对大众、“草根”等创新创业群体,尚缺少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层次偏低、后劲不足的问题,各类开放园区的特色产业集聚不够明显,乡镇工业集中区的产业层次有待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还有待加强、形式有待创新,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市场化运营水平有待增强。

(三)扶持措施力度不断加大,但政策运行体制机制有待健全。我市相继出台了产业强市30条、科技创新20条、暨阳英才23条以及《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发展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市政府还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培育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创业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但大众创新创业政策措施见效还有一个过程,尚未形成合力体系。主要体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部门各自为战、重叠交叉的现象,影响了政策作用的发挥。一些政策的宣传解读不够深、覆盖面不够广,一些中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创新创业投融资体系有待健全,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四)创新创业服务活动蓬勃开展,但全社会倡导创新创业的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市各职能部门举办了培训教育、交流论坛、评比竞赛、宣传表彰等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活动,激发创新热情,点燃创业梦想,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文化。例如,由市政府主办,市人社局等部门承办的“创赢未来”全民创业大赛、“才聚江阴”创业精英赛及“创业之星”评选等活动;由市科技局牵头举办的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活动;由市人社局、妇联等部门开展的GYB、SYB创业培训活动;由市科协组织开展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TRIZ创新方法培训活动等等。一些科技社团、众创空间等社会组织在服务创新创业中也发挥了作用,例如三牛众创空间承办了多项创新创业大赛活动,还承接了“江苏省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中心江阴分中心”的职能。但应该看到,我市真正敢于创业的人数还偏少,创业成功率还比较低。一些创新创业服务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高,对创新创业的正确宣传引导有待加强。

另外,我们要认识到江阴虽然工业经济实力强劲,但科教资源相对缺乏,目前还没有一所本科院校;交通设施上,高铁站建设亟待加快推进。只有从完善硬件设施、优化软件环境等多方入手,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才能更好地体现江阴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江阴创新创业,才能不断增强江阴的城市竞争力。

三、优化江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伴随着江阴实体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江阴企业家精神,把推动大众创新创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大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努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汇聚发展新动能,赢得发展新优势。为此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全方位构建扶持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对重要的创新创业政策进行统一规范,促进政策的全面执行,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进一步突出引导资金、金融支持、人才引育等重点政策的合理化、科学化和持续创新。提高政策的系统性,强化产业、科技、人才、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协同,在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财税金融、用地用房等方面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引导和保障。提高政策的协调性,加强衔接协同,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分工合作,形成目标一致、搭配合理的扶持体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解读,加快推动产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最新政策落地实施。加强理论研究,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进一步明确加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路径和方式方法。要“走出去”学习,借鉴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上海张江、苏州等国内先进地区和周边先进县市的成功做法。例如,北京中关村得益于创新与资本双引擎驱动,截至2017年10月底拥有上市公司总数达314家;深圳南山区努力打造“中国硅谷”,累计培育上市企业达到135家;上海张江着力打造“国际创新港”等四大创新创业集聚区,吸引全球的优秀人才与项目进入张江;苏州近来不仅大力推动简政放权,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还进一步优化服务,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务生态环境。

(二)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全方位搭建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以政府职能部门为牵头单位,各大企业、社会组织及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在政策、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加强对创新创业者的指导与服务,降低创新创业风险,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培育一批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成功的实战经验的创业培训师和培训机构,为创业者提供积极有效的培训。树立“互联网+”理念,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服务创新创业的网上综合平台,提升载体功能,突出优化布局,不断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技术研究院、众创空间、产业园区等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延伸产业孵化链条,构筑创新创业高地。

(三)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全方位鼓励创新创业。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推动创新创业,必须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努力以人才优势构筑创新发展新优势。在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引育的同时,要重视草根创新创业,倡导建设“全民创业型社会”,鼓励和支持广大城乡居民,尤其是有激情、有理想、有技术的本土人才自主创新创业。这其中更要重视发挥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互联网+”为特色、以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新型创新创业形态。强化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用柔性的方式引才,用灵活的方式育才,用良好的环境留才。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力度,从争取科研经费、申报科研项目、职称评聘、家属就业、子女上学、安家落户等方面给予关心帮助,热情周到地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努力形成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工作良好氛围。

(四)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全方位营造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突出宣传十九大代表、市委陈金虎书记在十九大期间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提出的“四能四有”(有理想、能拼搏,有办法、能创新,有定力、能坚守,有情怀、能奉献)的江阴企业家精神。加强对创新创业的舆论引导,树立创新创业典型,宣传创新创业先进事迹,举办创新创业成果展,为创新创业者展示创业历程、推介创业成果、分享创业经验。在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方面,要注重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科普场馆建设,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增强创新创业文化软实力,使蕴藏在大众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