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今年召开的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常委朱皓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建议》,建议围绕特色产业、生态环境、民俗风貌、乡村治理、工作创新等方面,更好做大做特我市“特色田园乡村”项目。
粉墙黛瓦,小河潺潺,走进南闸街道观西村陶湾,好似置身于一幅水清树翠的乡村田园画之中。村民吴国良是一位竹刻手艺人,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村庄变化翻天覆地,“经过污水纳管、垃圾处理、河道清淤、山林管理等一系列治理措施,外来游客对村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山清水秀。”吴国良说,为了传承留青竹刻这一江阴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三月,村里还专门为他成立了竹刻工作室。
作为观西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陶湾以“田园筑梦”党建品牌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原址翻建的形式对闲置破败农宅进行改造,并建设村史馆,打造廉竹书屋,展示竹刻、陶艺等多样文化,在提供商业和公共服务配套载体的同时,也保留了村落农房的特色肌理。“下一步,陶湾将继续以重塑乡村魅力、推动多元参与、实现综合振兴为路径,立足乡土社会打造彰显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富有持久活力、体现现代文明的当代乡村。”观西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君伟说。
在朱皓看来,乡村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只是一方面,产业引进、文化宣传等也要同步跟进,才能真正实现乡村建设“记得住乡愁,看得见青山,留得住情怀”的发展目标。朱皓告诉记者,自提案提出后,市住建局高度重视,有关业务部门第一时间受理提案。“江阴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持续深化规划引领,积极推动项目建设管理,已命名的特色田园乡村涵盖了多种农业产业类型,兼顾不同地形地貌特点,类型多样,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朱皓说。
随着多项举措的接连实施,目前,江阴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超2.7亿元,已建成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26个,其中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市住建局村镇建设管理科科长赵建斌告诉记者,今年,全市正开展现代“美丽农居”建设,围绕“钱、地、产”等方面,统筹谋划、探索建立有力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制度。在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还全面开展驻镇(村)设计师服务,根据不同乡村特色,对建设实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同时加强了区域沿线规划提升,串点连线成片,目前形成了“澄南水乡人文游”、“澄西山林生态游”两条特色线路,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初具雏形。“下一步,江阴将持续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发展,推动基础条件较好的镇村从点向区域集聚示范延伸、拓展,形成一批融山水、田园、产业、乡愁于一体的示范区。”市住建局村镇建设管理科科长赵建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