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想要“练成”优秀政协委员?这里有五招“武林秘籍”
发布日期:2025-02-13 来源:

把事物放到更大的空间里和更长的时间里去认识和思考,是审时度势的重要方法。如此,所建之言、所资之政才会具有进入实践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广大政协委员寄予厚望,强调“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委员的重要要求。作为政协委员一定要牢记这殷殷嘱托,更好地建言为民、资政报国。

在黄山市徽州文化公园内,樱花绚丽绽放。(视觉中国/图)

一、着力在把握大政上下功夫。大政,就是治国理政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定出来的。强调心系“党之大计”、胸怀“国之大者”、情牵“民之关切”,其归旨就在于强化大政意识。只要以此为站立点,就站到了观察分析问题的最高处,就能对大大小小的全局看得清楚明白,据此提出的意见建议才具有全局价值。也就是说,建言资政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地领悟和贯彻党和国家大政,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的过程。因此,在平时就应注意学深悟透党和国家大政,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并贯穿到建言资政的实践之中。如此,形成的意见建议,就会具有鲜明的理论原创性、强大的实践引领力、系统的科学方法论,有效地服务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二、着力在辩证思维上下功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观察、分析、认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各项事业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只要站到这一科学理论的制高点上,就能在站稳人民立场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建出睿智之言、资出务实之政。为此,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强化对全局的辩证分析。既对整体布局进行综合分析,又对每个局部进行具体分析,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认识全局;既全面观察复杂多样的表象,又深入分析事物的内在,从现象与本质的结合上认识全局;既分析事物的历史情况,又分析事物的现实状况,还预测事物的未来走向,从历史与现实、眼前与长远的结合上认识全局;既分析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的联系,又分析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从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与外因的结合上认识全局。

三、着力在关注形势上下功夫。形势是建言资政的依据。对形势看不清、辨不明、析不透,就难以产生正确的意见建议。形势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建言资政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关注形势,就是要关注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以便拿出建言资政的新思路。这其中,至为重要的是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对人们的思想、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各地方的工作计划和进程,进而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因此,只有快一步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先一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新情况,才能在建言资政时拿出先于他人的新见解,提出先于他人的新对策。

四、着力在超前谋划上下功夫。超前谋划是立足于过去和当前,通过对已知情况定性定量分析,判断未来状态的思维过程,是建言资政必备的思维品质。作为政协委员,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谋略家,但是人人都应该不断提高超前谋划能力,使自己在建言资政时所提出的意见尽量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一方面,意识要超前。在新生事物刚刚萌芽时,及时发现它的价值;在倾向性问题初见苗头之时,及时预知它的趋势和后果。尤其是在对待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事情上,要知道现状、超前思考,事先设想、预测发展。如此,就一定能提出超越短暂时间和狭隘空间的意见建议,谋划出多数人意想不到的“锦囊妙计”。另一方面,规律要把握。只有掌握了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才能认清事物发展变化所处的阶段,预测未来的发展走向和可能出现的矛盾。这就要敏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深入比较和剖析,作出深刻的综合和概括,从对表面现象的感性认知中探索其中规律,在千变万化的现象中把握基本不变的东西,在基本不变的东西中观察千变万化的现象,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建言建在根子上、资政资在要害处,形成最佳履职成果。

五、着力在审时度势上下功夫。最好的建言资政,是建在资在党和政府需要时。为此,就必须审好时、度好势,既防止所提意见超越现实条件,又防止所提建议成为“马后炮”。审时,就是观察时机,对所提意见建议是否合乎时宜进行审察;度势,就是估量形势,对所提意见建议被采纳的可能性进行忖度。一条意见建议,是趁早提,还是看看再提,大有讲究。提早了,事物发展的种种迹象尚不清晰,是否可行尚不明朗,往往不易被采纳;提迟了,事物的发展已经定型,无补于已经过去的事。审时度势,旨在把握时机,使得建言资政与当时的情形相吻合。审时度势一定要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对问题要深审细度。比如,就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建言,就要对文化事业的现状进行深度分析,对各项文化事业的结构是否合理、文化事业发展的载体是否充足、发展文化事业人力财力状况,以及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等等,都审得到位、度出要害。审度得越深刻,提出的意见建议就越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把事物放到更大的空间里和更长的时间里去认识和思考,是审时度势的重要方法。如此,所建之言、所资之政才会具有进入实践的价值。

来源:《中国政协》2025年第2期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