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落实“科创江阴”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摸清江阴未来产业家底,明确发展路径,2月24日下午,市政协经科农委召开未来产业培育对口协商会。市政协副主席叶韩清,经科农委主任吕涛、副主任周鑫,部分政协委员以及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交通局、商务局、卫健委、数据局分管负责人参加协商。
市发改委对江阴“5+X”未来产业体系作简要解读,特别是对5个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的调整思路进行了详细说明。市工信局结合发展实际简要介绍了与未来产业强相关的江阴企业情况。相关部门围绕各自牵头的未来产业谈了产业包含的具体内容。
叶韩清强调,江阴培育未来产业正当其时,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一要充分用好完善的政策支撑这个“天时”。早在2021年发布的全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即提出“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的要求。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这些都为我市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要充分用好雄厚的产业支撑这个“地利”。江阴拥有超两万家制造业企业,31个制造业门类中涉足30个,涵盖了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各个领域,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近2700家,规上工业产值突破7500亿,强大的制造业为江阴未来产业培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要充分用好澎湃的科技支撑这个“人和”。2022年2月江阴发布了“科创江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力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新赛道上发出了“动员令”;2025年2月5日又发布了“科创江阴”新三年行动计划。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支撑下的科技创新正为江阴的未来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