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委员荐书·学思践悟|陈亮:《一句顶一万句》
发布日期:2025-09-03 来源:

阅读,让世界更丰富。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要求,今年从4月份开始,市政协广泛开展“委员荐书·学思践悟”活动,通过“新思想领航”委员工作室双周推荐一次读书篇目,促进广大政协委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融通读书履职、深度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持续强化“政协组织委员读书—委员带动家庭读书—委员引领社会读书”传导链条,进一步擦亮“书香政协”品牌,助力“书香江阴”建设。

PS:欢迎广大政协委员将自己的读书体会、学习感悟向市政协投稿!(联系人:张蓝,86860323。投稿邮箱:76435585@qq.com)

委员名片

陈  亮

市政协委员

市文联副主席

推荐书目

阅读心语

初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一下子被引入一个充满烟火气的中原小镇,平凡人们过着平凡日子,却被一种无形的东西拉扯着。细读,方能咂摸出其中的复杂滋味,它讲述的不只是故事,更是人性与生活的真相。

小说分为上下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看似独立又紧密相连。杨百顺的一生充满波折,从卖豆腐、杀猪,到挑水、种菜、卖馒头,干过的营生众多,名字也改了三次。他不断寻找能说得上话的人,却一次次失望。养女巧玲的失踪,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让他彻底迷失在寻找的路上。牛爱国则是杨百顺养女巧玲的儿子,他同样陷入生活的泥沼,婚姻的不如意让他踏上寻找的道路,回到延津,试图解开命运的谜团。

作家用平简的文字深刻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以及在孤独驱使下对理解、共鸣和归属感的不懈追求。杨百顺与身边人“说不着”,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他内心的想法无人倾听,无人理解。这种孤独感并非个例,牛爱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他与妻子无法沟通,生活中充满了无奈和迷茫。他们不断寻找那个能“说得上话”的人,即便一次次遭受挫折和失望,也从未放弃。这种寻找,既是对外在世界的探索,也是对自我内心的挖掘。沟通与理解的困境,是书中的又一深刻主题。在个体层面,人们因性格、经历、价值观的差异,难以找到真正的共鸣。杨百顺与父亲的分歧与无法沟通,这背后是两代人观念的冲突。在社会层面,权力、地位、文化等因素制约着沟通。

小说跨越了多个历史阶段,展现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的微小脆弱。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体命运常常被无情碾压。小人物经历了社会的变迁,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他的每一次选择都受到时代的影响。然而,即便如此,个体也在不断抗争,试图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书中有一句“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这也是全书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经历了什么,都要向前看,坦然接受和面对现实,努力过好未来的日子。过去无法改变,但未来充满希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看似与他人的联系更加紧密,但孤独感却并未减少。《一句顶一万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以及周遭的人际关系,那些能与我们“说得上话”的人是多么珍贵。我们或许也应像书中人物一样,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不凡的连接,在沉默中顿悟那能顶一万句的一句话语。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