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政协履职·委员说|食管癌科普:从认识到预防
发布日期:2025-10-22 来源:

市政协委员

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副主任、科教科科长

虞桂平

食管,这条连接口腔与胃的“美食高速公路”,每天默默承载着我们享受的各色美味,是我们得以大快朵颐的关键。但当这条通道亮起红灯——发生食管癌时,不仅美食之旅受阻,更可能危及生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潜某些细胞会发生基因突变,挣脱正常的生长调控,疯狂增殖,最终形成恶性肿瘤。伏在吞咽背后的健康隐患——食管癌。

黏膜的“叛变”

食管癌并非外来之敌,而是食管内部黏膜细胞的“叛变”。这些原本规律排列的上皮细胞,在长期不良刺激下,某些细胞会发生基因突变,挣脱正常的生长调控,疯狂增殖,最终形成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食管癌的地域偏好颇具特点——在东亚、东非和南美等地尤为高发,中国更是食管癌的重灾区,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一半以上,堪称“中国特色”癌症之一。

医学上,食管癌主要分为两大“派系”

· 鳞状细胞癌:占据全球食管癌的90%,尤其“青睐”东亚人群。它起源于食管中上段的鳞状上皮,与吸烟、饮酒、烫食等因素关系密切,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 腺癌:在欧美国家更常见,多发生于食管下段,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巴雷特食管密切相关。

谁是高危人群?以下几类人群需要特别警惕

· “趁热吃”爱好者: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明确将超过65℃的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滚烫的茶水、汤粥会反复灼伤食管黏膜,引发慢性炎症,最终可能癌变。    

· 烟酒不离手:烟草中的致癌物会直接作用于食管黏膜,而酒精(特别是高度酒)会损伤黏膜屏障,两者协同作用,使患癌风险倍增。

· 腌制食品:中式咸鱼、酸菜等腌制食品富含亚硝胺类化合物,是明确的食管癌致癌物。

·“微量原素”缺乏者:饮食中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A、C、E、叶酸等),意味着失去了这些“抗氧化卫士”对DNA的保护,食管细胞更易在致癌物攻击下“沦陷”

· 有家族史者:食管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约10%的患者与遗传相关。

早期信号:身体的“预警系统”

食管癌早期症状隐匿,但并非无迹可寻:

初期信号(易被忽略):

吞咽异物感:吞咽干燥、粗糙食物时,感觉胸骨后有东西“堵着”或“黏着”。

胸骨后不适:轻微的灼烧感、针刺感或牵拉摩擦感。

进展期信号(需高度警惕):

进行性吞咽困难:这是最典型的信号。从吞咽干饭受阻,到只能吃稀粥、烂面条,最后连水和唾液都难以下咽。肿瘤就像在食管内筑起的“路障”,不断增高加固。

胸背部疼痛:肿瘤侵犯食管外的神经所致。

呕吐与反流:因食管梗阻,食物和黏液无法下行而被呕出。

体重骤降与声音嘶哑:晚期癌细胞消耗大量营养,或侵犯喉返神经导致声音改变。

预防:构筑三道防线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 降温:让热饮热食“凉一凉”,保持在60℃以下。

· 戒除:彻底戒烟限酒。

· 调整膳食:增加新鲜蔬果摄入,减少腌制、熏烤食物。

·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胃食管反流风险。

二级预防(三早预防):

· 高危人群筛查:40岁以上、有家族史或上述危险因素者,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这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金标准”。

· 关注癌前病变:如巴雷特食管、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等,需要密切随访。

三级预防(规范治疗):

内镜下微创切除:对于极早期食管癌,医生可通过胃镜伸入“微创手术刀”,像剥离一张坏掉的墙纸一样,将癌变黏膜完整剥离,创伤小、恢复快,5年生存率超过95%,堪称“刀尖上的艺术”。

综合治疗:对于中晚期患者,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新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的“组合拳”。特别是免疫治疗,通过解除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刹车”,重启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为晚期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希望。

总结

记住,食管是条“单行道”,请温柔以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体检,当吞咽出现异常时及时就医,别让美食之路变成生命险途。毕竟,保护好这条唯一的美食通道,我们才能继续享受人间美味,不是吗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