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委员荐书·学思践悟|夏乃雄:《金枝》
发布日期:2025-10-29 来源:

阅读,让世界更丰富。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要求,今年从4月份开始,市政协广泛开展“委员荐书·学思践悟”活动,通过“新思想领航”委员工作室双周推荐一次读书篇目,促进广大政协委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融通读书履职、深度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持续强化“政协组织委员读书—委员带动家庭读书—委员引领社会读书”传导链条,进一步擦亮“书香政协”品牌,助力“书香江阴”建设。

PS:欢迎广大政协委员将自己的读书体会、学习感悟向市政协投稿!(联系人:张蓝,86860323。投稿邮箱:76435585@qq.com)

委员名片

夏乃雄

市政协委员

江阴市南社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推荐书目

阅读心语

《圣林中的金枝:神话、巫术与远古的回响》

在人类学领域,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的《金枝》堪称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这部曾篇幅浩繁的经典,经作者精心压缩后,形成了上篇“植物神篇”、下篇“动物神篇”的常见版本,为读者打开了通往原始社会巫术与神话世界的大门。弗雷泽作为英国知名社会人类学家、宗教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及文学作家,凭借深厚的学识与流畅文笔,让这部著作既具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

《金枝》的书名灵感源自浪漫主义风景画家透纳的同名画作,而书中故事的起点,是古罗马内米湖畔一段残酷的传说。湖畔圣林中,一棵特殊的树上生长着神秘金枝,守护金枝的祭司身兼“森林之王”与“逃犯”双重身份——任何逃奴只要摘下金枝,便可向他发起挑战,若能将其杀死,便能继任王位。这一充满张力的仪式与相关神话,成为全书剖析巫术、宗教本质及人类文明演化的核心线索。

弗雷泽在书中提出了极具影响力的人类文明三阶段划分理论,将历史分为巫术时代、宗教时代与科学时代。尽管这一进化模式受到维特根斯坦等学者的质疑,认为其仅是基于事实材料的假说,但仍为理解人类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框架。在巫术时代,原始人坚信世界存在可操控的规律,通过“顺势巫术”与“接触巫术”试图掌控自然。前者依据“同类相生、果必同因”,如用针扎人偶诅咒敌人、模仿打雷求雨;后者则认为物体接触后即便分离仍有联系,像通过头发、指甲影响他人。弗雷泽将二者统称为“交感巫术”,并指出理论巫术是伪科学,应用巫术是伪技艺,还列举了俄罗斯求雨仪式、原始社会不突然叫醒熟睡者等实例加以佐证。

当巫术无法兑现人们的期待,雨水不至、病魔肆虐时,人类认知转向宗教时代。人们开始相信世界由不可见的“神”主导,通过祈祷与献祭寻求庇护,神话与宗教应运而生。弗雷泽提出“人神”概念,认为祭司或国王兼具神性,其健康关乎国家安定与农事丰收,因此会在国王衰老前将其杀死,使神性传承,这一“杀亡仪式说”在《仲夏夜惊魂》等作品中可见影射。后来,残酷的杀王仪式逐渐演变为折中形式,如夏巴伐利亚春季“杀树精”仪式,通过假装斩首神的化身,祈求植物新生。

在弗雷泽看来,巫术与科学是“假姐妹”,二者都认可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区别在于巫术对规律的理解错误且思维简单,而科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巫术”;宗教则与二者不同,认为世界由有意志的神引导。同时,他提醒读者,不应轻视原始社会的智慧,那些朴素概念的部分已内化为人类本能,值得敬畏。

作为人类学奠基之作,《金枝》的价值不言而喻。它首次大规模梳理全球文化现象,探寻共性模式,其“神话解释仪式、仪式复现神之生死”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剑桥神话仪式学派,还辐射至艺术、文学、心理学等领域,艾略特《荒原》、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均受其启发。书中收录的杀树精、各地求雨风俗等传说,使其宛如“人类早期想象百科全书”,兼具科普趣味与思想深度。

当然,受时代局限,《金枝》也存在不足。弗雷泽未实地考察土著民族,依赖传教士与旅行家的游记,导致部分观点主观、对东方民族记录偏颇,被戏称为“摇椅上的人类学家”,这些缺陷后来被现代人类学家修正。但即便如此,这部“旷世奇书”依旧值得所有热爱人类故事的人品读,它不仅是学术经典,更是一扇洞察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珍贵窗口。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