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和谐江阴”——在政协江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5-03-10 来源:

 

·中共江阴市委书记  王伟成·
(2005年2月28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富民强市、“两个率先”进程的重要时刻,政协江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开好这次会议,对于充分发挥政协在我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快实现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努力开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江阴市委,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这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和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上接A1版)过去的一年,是江阴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在困难多、矛盾多、挑战多的复杂形势下,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攻坚克难求突破,凝心聚力谋发展,全力以赴保稳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经济紧运行的情况下,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8.26亿元,增长21.2%;财政收入92.14亿元,增长34.3%;工业总产值1897亿元,增长36.78%;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预算收入这两项重要指标首次超过广东顺德,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沿江开发取得重大突破,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撑、现代物流业相配套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初具雏形;跨江联动开发首战告捷,靖江园区规划、拆迁、建设、招商等工作全面推进。“江阴板块”不断壮大,海外上市实现零的突破,上市公司达到18家。重点企业集团实现裂变发展,有14家企业入库税金超过1亿元,华西实现翻番增长,经济总量达260亿元,阳光、兴澄特钢、三房巷营业收入超过百亿,百亿企业呈现集群态势。城乡面貌明显改观,黄山湖公园等重点工程建成开放,“八路绿化”工程深入实施,生态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开山采石划上了历史性句号。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面实施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近20万被征地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也饱含着全市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辛勤汗水、无私奉献。市政协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团结依靠全体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江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巩固和发展全市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江阴市委,向全体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跨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005年,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攀新高,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江阴”贯穿于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之中。
一、建设“和谐江阴”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和谐社会就是一种理想的大同社会。孔子所言的“致中和”、道家主张的“合异以为同”、董仲舒宣扬的“天人之际 ,合而为一”、张载的“天人合一”等思想充分表明了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追求和理想。在西方,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大家傅立叶等等都在自己的思想和论述中提到了类似于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尽管古今中外人们一直把和谐社会作为追求目标,也为此付出过实实在在的努力,但是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和政治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功付诸实践的必然结果,是对中外和谐社会理念的总结、借鉴和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与实践的升华。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江阴,应该是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繁荣、法制健全、社会安定、充满活力的“和谐江阴”。和谐需要民主法治。“和谐江阴”需要我们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用民主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用法律规范全社会公民的行为,维护理性的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和谐需要公平正义。“和谐江阴”需要我们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因地域差异而蒙受歧视,不因教育差异而感受压抑,不因收入差异而遭受社会冷漠,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形成新型的现代社会关系。和谐需要诚信友爱。“和谐江阴”需要我们在全社会倡导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平等友爱、融洽相处。需要我们深入开展以“诚信江阴”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讲信用、守信誉、重责任的良好社会风尚。和谐需要充满活力。“和谐江阴”需要我们充分尊重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激发创造激情,发挥创造才能,支持创造活动,肯定创造成果,着力营造“人人想干事、人人敢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强烈氛围。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创造性工作,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鼓励创造、鼓励创业,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和谐需要安定有序。“和谐江阴”需要我们不断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和谐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江阴”需要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江阴人民拥有一个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清新宜人的人居环境。一句话,我们所要构建的顺应时代要求和群众期盼的“和谐江阴”,就是要建设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又快又好、人民不断得到实惠的江阴,一个既充满创造活力、和而不同,又活而不乱、稳定有序的江阴,一个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全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相亲相爱、和谐相处的江阴。
二、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合力建设“和谐江阴”
建设“和谐江阴”,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基础性工程,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智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同心同德,埋头实干,努力实现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建设“和谐江阴”,发展是基础。建设“和谐江阴”,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发展。“衣食足,知廉耻”,“仓禀实,知礼义”。经济的发展,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和谐江阴”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不动摇,集中精力抓经济,聚精会神抓发展,为建设“和谐江阴”夯实强大的物质基础。发展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和物质之基,不发展、慢发展无以安居乐业;不全面、不协调难有社会和谐。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增长方式,在实现“五大转变”、力争“五大突破”上下功夫,逐步使城乡良性互动,镇域之间携手共进,以外促内相得益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努力保持江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真正使“矛盾凸显期”变为“黄金发展期”。
建设“和谐江阴”,民本是核心。这几年,我市经济持续高位增长,社会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去年,我市人均GDP已经突破6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50元。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的富还只是低水平的富,是纵向比出来的富,而且这种富裕程度还很不平衡、很不全面。对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有差距,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的同时,我市还有相当部分的群众实际收入增长缓慢,有的还有所下降,还有少数群众的生活比较困难,至今,全市还有2.1万多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穷生斗,富生安”。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富民速度,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特别是帮助那些还处在贫困状况下的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和谐江阴”的重要“链条”。我们要坚持把扩大就业、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为民搭好就业服务平台,促民增收;大力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增加居民收入中资产性、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帮助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拆迁居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
要在改革发展中合理兼顾先富群体、多数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利益,既注重效率,又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先富带后富,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格局,尽量让不同社会成员都能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构造共同富裕的“和谐链”。利益分配中要注重“五个兼顾”,即兼顾国家、企业、群众的利益,努力实现“三方共赢”;兼顾发展进程中能力强的群体和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激励能者创大业,帮扶弱者有活干;兼顾改革中得益较多群体与得益较少群体的利益,让改革发展带来的利益增量为多数群众所共享;兼顾社会中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使全市沿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兼顾不同行业群体之间的利益,合理调控收入差距,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能通过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得到实惠。
要坚持以人为本,真心诚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摸真情,了解他们想什么、怨什么、急什么、盼什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期盼的问题,解决群众关注的房价高、上学难、看病贵等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
建设“和谐江阴”,文化是灵魂。如果说经济强市是建设“和谐江阴”的物质基础,那么建设先进文化就是建设“和谐江阴”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只有文化才能凝聚人心、聚合力量,只有文化才能引起人的认同感,只有文化才能安妥人的灵魂,只有文化才能创造真正的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和而不同、丰富多彩。多样性的存在,是和谐的前提,和谐也不以个体性的泯灭为目的,而是对差异性的充分包容。“物不可以苟合而已”,世界万物不能强求一律。世界是多样统一的,文化也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我们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光大“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同时根据社会结构和人们价值观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努力建设“海纳百川、文明开放、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蓬勃朝气,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诚信友爱、和睦相处、社会文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我们既是文明的创造者,同时又是文明的受惠者。孙中山先生寄语江阴人民,“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江阴人民不能辜负孙中山先生的厚望。“江阴文明我的责任,文明江阴从我做起”应该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以此来消除人际冲突和关系隔阂,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愿意为他人服务,以最大的诚意对待他人,在全社会形成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新型人际关系。
建设“和谐江阴”,协调是关键。和谐需要调节。做好基层和群众工作,理顺群众情绪,有效协调社会的复杂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格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群众冷暖,以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重点,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强化服务、凝聚人心为重点,建立健全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谐稳定的合力。
要善于协调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各种关系。一个缺乏公正、公平、正义的社会决不会是一个和谐社会;一个有话无人讲、有冤无处诉、有难无人帮的地方是一个不会有凝聚力的地方。要通过协调,在公平和效率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确保社会民主、公正、公平。要进一步发扬民主,营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融洽和谐、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大力提倡讲实情、讲真话,使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有畅通的渠道充分表达出来,使各种要求和愿望有合适的场所充分反映出来,努力建设和而不同、多元共处的社会秩序。
建设“和谐江阴”,稳定是保障。和谐意味着秩序。和谐社会的第一要素是稳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社会稳定,政治才能清明,经济才能发展,文化才能繁荣。要切实加强普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不能用违法的手段和非正常途径来解决问题。要创新思路抓稳定,进一步完善社情网络,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和信访工作机制,把各种不稳定、不和谐因素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江阴”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的工作机制,形成人人参与的群众安全防范工作格局,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三、人民政协在建设“和谐江阴”的伟大事业中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团结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伟大力量的源泉。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的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建设“和谐江阴”的过程中,人民政协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一要发挥团结的优势,凝心聚力加快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时期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人民政协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发挥团结的优势,多做凝心聚力的工作,多做协调各方的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为建设“和谐江阴”提供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政治协商的重点放在事关发展全局的问题上,把民主监督的着力点放在优化发展的环境上,把参政议政的重点放在围绕发展搞好调研、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上。既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又努力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既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又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既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又关注人本身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政协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智和牵线搭桥工作,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办实事、出实力。
二要发挥智力的优势,深入实际积极献计献策。人民政协中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汇聚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一些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有见解、有份量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精心组织专题调研、进行工作视察和撰写提案等活动,不断提高专题调研的水平和实效;各级党政组织要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批评监督,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他们参政议政开辟畅通的渠道,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要发挥联系的优势,和衷共济构筑“和谐江阴”。政协委员是各界群众的代表,和广大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广泛深入地做好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广泛集中民智,扩大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以及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充分利用民主监督的手段,监督和制止种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依法保护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的合法权益、创业热情和合理的政治诉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江阴”多作贡献。
各位委员、同志们,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和谐江阴”,任重而道远。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工作大局,更好履行三大职能,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为建设和谐美好的新江阴而努力奋斗!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委员和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