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建幸福共享奋力开创幸福江阴建设新局面——在政协江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7-02-08 来源:

中共江阴市委书记  朱民阳
(2007年1月31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政协江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在全市人民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构想,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向着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全面推进幸福江阴建设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新征程上召开的重要会议。我代表中共江阴市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全体政协委员和与会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创新突破、奋发有为的一年。我们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观在江阴的具体实践,确立了建设幸福江阴的奋斗目标;二是制定了我市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三是通过先进性教育和两级党委换届,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调优各级领导班子,形成了发展江阴、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一年来,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幸福江阴为目标,学习华西经验,弘扬江阴精神,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团结拼搏,在新的征程上竞相争先、奋勇前进。立足民生,发展经济。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市工业总量突破3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95%,高新技术产业销售占到全市工业销售的34%,“三资”投入农业达6.3亿元。力求民富,促进增收。以就业、创业、保障为抓手,着力构建群众持续增收机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602元和9500元,同比分别增长15.45%和11.25%;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38.34亿元,同比增长15.09%;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累计分别达到25.2万人、11.7万人和23.2万人;财政用于惠民的各项支出达到7亿元,创历史最高;城镇登记失业率2.85%,创历史新低。突出民享,改善生态。以科技创新力推产业升级,坚定不移地走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高循环率发展道路,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实施省级以上高新技术项目160项;以环保优先力促环境升级,全市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去年初分别下降4.2%和6.3%,污水集中处理和废水达标排放率分别达到50%和85.3%;以绿化造林力助生态升级,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建设,完成造林绿化4.92万亩,森林覆盖率同比提高2.86个百分点,达到20.2%。确保民安,构建和谐。着力完善“大调解”、“大防控”机制,各类社会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7%,技防城市建设全面启动,社会治安环境安全稳定,连续四年被授予全省治安安全市,顺利通过法治江苏合格市省级验收。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全市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建设,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蔚然成风。注重民强,提升素质。加快发展科教文体等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科技三下乡”、“文化欢乐行•幸福进万家”等科技普及和文化教育活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面实施“幸福江阴•免费健康体检”工程,全市累计65万农民直接受益。全面完成“村村体育健身工程”,城乡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日益丰富。
过去的一年,是江阴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的一年,是人民群众不断得益的一年,是幸福江阴建设初见成效的一年。全市上下以和谐、创新、幸福、可持续为发展导向,万众一心,共建共享,顺利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80亿元,同比增长22.8%;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40.01亿元和60.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8%和25%,创历史新高。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于全省前列,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再次名列第一、实现“四连冠”,建成了首批国家生态市,被评为“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全国先进集体、全国“四五”普法和民政工作先进市。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结果,其中凝聚着全市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汗水。一年来,市政协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广泛团结市各党派、各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各项工作扎实有效,特别是就“建设幸福江阴”目标开展的“五个好”建设等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江阴市委,向全体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员、同志们,今年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重点突破年,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江阴的推进落实年。去年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了“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江阴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目标任务。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阶段、新目标赋予了我们新的更大的责任。要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就必须充分发挥全市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创新创造,为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和美好愿望而不懈努力、顽强奋斗。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牢记责任和使命,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创新的举措、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积极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江阴中去,为江阴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献智出力、再立新功。
一、和谐共建,幸福共享,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江阴是时代赋予的神圣发展使命,不仅是我们共同的重要职责,更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保护群众发展潜能,团结和带领人民,服务和惠及人民,共同推进和谐建设,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提高幸福指数。
人民政协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在组织上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在政治上具有最大限度的包容性,优势独特,地位重要,作用不可替代。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巩固发展当前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围绕建设幸福江阴大局,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搞建设上,把智慧用在促发展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更大范围内凝聚共识和力量,在更深程度上统一意志和行动。要把促进和服务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把中央精神与江阴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政协的各项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把履行职能的着力点放在对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思考上,放在对发展趋势的把握上,放在对深层次矛盾的分析上,放在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的对策研究上,精心组织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加强对我市一些具有综合性、前瞻性问题的调查研究,实行同步服务与超前献策相结合,专题性建议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力求从全局的高度研究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对策,为党委、政府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尤其要着眼建设幸福江阴的目标任务,按照好中求快、优中求进的要求,尽最大可能地把广大委员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政协智力库、智囊团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建言献策,破解难题,聚合力量,努力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取得突破,不断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让全社会的创新思想充分活跃起来、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创造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积极推动广大人民群众自主创业、发展创新、工作创优,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可敬、创新可爱、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动员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和谐社会、幸福江阴的各项建设管理中来,真正形成齐心共建、协力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引导各类经济组织主动承担起加快发展的责任,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努力为幸福江阴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积极承担起科学发展的责任,坚持自主创新、科技创业,不断为全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作出新的贡献;努力承担起和谐发展的责任,参与地方建设,服务地方发展,对企业职工负责、对社会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真正为全市的可持续发展、幸福江阴目标的实现履职尽
责。诚信是和谐的基石,是精神文明内在升华的标志,要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深入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培养和增强市民的诚信意识,以诚信增进和谐,以和谐推动发展,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团结和睦的思想基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和谐共建,幸福共享,必须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安定有序、协调发展
和谐共建、幸福共享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又处在一个“矛盾凸现期”,尤其是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不确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还将长期存在,化解各种矛盾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和谐因素为发展要素,千方百计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江阴特色的现代化率先发展道路。
人民政协界别多、联系面广,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团结的优势,善于用共同理想凝心聚力,用和谐理念增进团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江阴提供更为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要把社情民意作为施政惠民的第一信号。围绕“衣食住行、安居乐业、身心健康”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多为人民鼓与呼,多提科学的对策与建议,多做协调协作的工作,努力促进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使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到真真切切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通过正当途径、积极方法反映合理诉求、提出积极建议、指出批评意见,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营造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良好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要把社情民意作为问政于民的第一阵地。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文化层次高、社会知名度高的优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积极协助党和政府把握社会动态,努力探索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法和有效途径。要在充分反映民意的同时,及时把党的政策带给群众,把市委、市政府的惠民措施带给群众,使各项决策的实施、工作的落实真正建立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上,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到发展建设上来。要把社情民意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尺度。我们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最困难的地方、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势必也是社情民意最为集中的地方。我们只有把群众呼声的大小、社会矛盾的多少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追求,把群众的支持、群众的参与作为工作的基础,真正从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入手,既立足当前解决现实问题,又着眼长远安排长远问题,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才能充分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起建设幸福江阴的强大力量。
三、和谐共建,幸福共享,政协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和感受,既是检验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尺,又是综合考量社会和谐程度的温度计。让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受和社会认同,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追求和责任。但幸福不是与生俱来、不可能唾手而得,幸福更不是一种给予和索取。人民群众是创造幸福的主体,幸福需要人民群众自己创造,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建设。政协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要大力发挥在江阴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征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领群众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感受幸福。
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积极顺应时代形势和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始终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民谋幸福,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竭尽全力为民解困难,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拓展政治协商的新领域,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形式,创造参政议政的新途径,常议宏观之事,广纳务实之言,多献有识之策,全面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与各界人士的联系,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认真做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协调关系、增进共识的工作,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真正让和谐共建、幸福共享成为各界人士的共同行动和一致追求。要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和联络联谊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宣传政策,联络感情,扩大交往,牵线搭桥,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和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不懈努力。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动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不断推动政协工作实现新发展、新提升。政协组织中的共产党员,要增强政治责任感,体现党员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遵守政协章程,带头履行职责,广交、深交党外朋友,真正使自己成为合作共事的模范、发扬民主的模范、廉洁奉公的模范、联系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的模范,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全市广大干群为建设幸福江阴共同奋斗。
政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政协组织是政治协商的机构、参政议政的场所、民主监督的渠道和形式。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政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要把政协工作作为一项全局的、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党委议事日程,重视研究和部署政协工作,定期了解政协工作,切实解决好政协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做好政协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建议。要大力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积极为他们履行职能提供保证。要认真办理政协组织和委员的建议、意见和提案,诚恳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政协委员的所在单位要积极支持他们履行职责,重视发挥委员的作用,为他们参加政治活动提供保证。
各位委员、同志们,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江阴伟大征程中,人民政协使命光荣,大有可为。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定信心,集思广益,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