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 社情民意选登
让生态文明从江阴发起
发布日期:2009-02-21 来源:

       自十八世纪工业文明以来,人类一度陶醉于对自然界的不断征服而不能自拔,几乎葬送了文明社会永续发展的后路,至今犹岌岌可危。幸而,生态文明的理念应运而生,促使人类从对大自然的掠夺型、征服型和污染型的工业文明走向环境友好型、协调型、恢复型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逐步成为广泛接受的新型文明价值观,形成对传统发展理念的全面颠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第四大“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在中国建设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已成共识,在经济发达、环境压力沉重的江阴尤显迫切。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已打下良好基础。2006年,我市跻身国家首批生态市,2007年又荣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2008年又又拿下绿色奥斯卡奖——“国际花园城市”,并确定了争创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奖的新目标。主要表现为:

 

  一是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全面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全面实行企业治污信息发布制度;形成了“政府投入为主,企业配合联动,社会共建共享”的治污投入新体制;建立了全覆盖的“河长制”责任体系;出台了《江阴市主要水污染物减排奖励办法》等等。

 

  二是产业结构逐步调优。新型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通过发展全市高新技术、港口经济、服务业转型,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污染减排取得新突破。到目前为止,我市COD排放量削减8307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6680万吨,分别完成“十一五”期间削减总任务的93.6%和112.1%。

 

  四是环境管理取得新成果。通过严格环保执法,自动化监控、配置各类应急预警装备、社会监督、媒体曝光有效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五是农村面貌有了新变化。实行农村“三集中”、开展五整治两提高活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新农村建设水平得到提升。

 

  六是全民生态意识有了新提高。建成各级各类绿色学校104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九成以上;建成各级各类绿色社区38个,生态村86个;绿色系列创建蓬勃开展。

 

  二、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软件”尚软。主要表现为生态文明理论尚未普及,生态理念远未深入人心。尽管眼下“生态”一词十分时髦,却很少有人能把“生态”提高到“文明”的高度来认识,全社会普遍缺乏对生态文明理论的系统了解。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硬件”欠硬。主要是我市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2007年,我市一、二、三产业占比为1.5:62.96:35.5。纺织、印染、化纤行业用了超过2/3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生产了不到1/3的产值,用一句通俗的话讲,性价比偏低;电力、热力的产值贡献度与主要污染物排放比对性价比更低,仅为2.36:69.01;金属、冶炼、压延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40.83%,与SO2排放相比,性价比似乎不错,但其产生的粉尘、可吸入颗粒物则是大气质量的首要祸害;而污染少、效益高的机械、设备类行业占比偏低,仅为11.56%。

 

  三是全市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我市无论COD还是SO2排放强度与周边县市相比均为最高。以2010年控制指标看,我市单位水域面积COD排放强度为194吨/平方公里,高出昆山、宜兴、常熟、张家港四个市平均排放强度(77吨/平方公里)的1.52倍,分别高出昆山、宜兴、常熟、张家港的3.51、2.07、1、0.08倍。而其中的工业COD排放强度我市为124吨/平方公里,与张家港市并列,高出宜兴、昆山、常熟的3.77、3和0.91倍。我市单位国土面积SO2排放强度为81吨/平方米公里,超出其它四市平均强度(27吨/平方公里)的2倍,分别高出昆山、宜兴、张家港、常熟的4.4、3.5、1.13、0.98倍。截至11月,我市今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仅55.3分,较小康社会要求(80分)还有很大差距。在江阴呼吸新鲜的空气、畅游清澈的河流还是主要问题,环境质量是我们对照世界先进地区发现的最大的遗憾。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滞后。今年3月,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及其配套文件,成为全国首个专门围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颁布的地方政府文件。随后,张家港、深圳、珠海、韶关及北京密云县、浙江安吉县,一起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列为全国首批6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在不少地区大张旗鼓的开展起来,比较而言我市已经滞后。

 

  江阴发展到今天,我们深切地感到生态问题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最重大、最需要彻底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中央确定的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的领头雁,作为全国首批生态市,建设生态文明理应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幸福江阴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一轮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市理应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加入第一阵营,成为第一梯队。

 

  三、关于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扎实推进符合江阴实际情况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形势所迫、人心所向,是在我市原来环保建设良好基础上的更高、更好的迈进。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个发展动向,在社会经济发生重大转变的历史时期喊出“让生态文明从江阴发起”的响亮口号,走出富有江阴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从而在区域竞争中独辟蹊径、独领风骚。

 

  (一)、推行绿色行政,建立生态发展机制。

 

  1、组建生态文明建设专门机构。

 

  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一个专门负责的职能机构。建议升格现有的“环境保护委员会”,设立更高层级的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常设型机构——“江阴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负责指导和协调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拓展和提升目前的环保局职能,加挂“生态局”牌子,同时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决策,实施方案设计,履行组织协调和监督职能,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交流和推广中心。

 

  2、制订中长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以建设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和内涵为宗旨,尽快编制完善“江阴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围绕规划内容,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如 《关于绿色政府的行动方案》、《关于推进节能减排的行动方案》、《关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方案》、《关于建设绿色生态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的行动方案》等等,同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污水百分百处理、推广使用再生水、水源保护区封闭管理、绿色公交、绿色建筑、绿色信贷、住宅产业化(取消毛坯房)、生态河流治理、中小企业环保托管(有资质的中介组织对企业按照环保要求进行规范和整改)、社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市政设施综合治等等。

 

  3、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统计。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框架下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的绿色统计,围绕生态建设各方面关系来设置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我市国民经济绿色核算制度(绿色核算GNP是一种对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调整后的核算,将自然资本的消耗与退化从原有的GNP中扣除,通过对资源环境要素调整后的“持续收入”来修正GNP),为我市各个时期的发展提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综合信息,为政府评估、预警和调控我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及其进程提供必要的数据,为其制度安排、管理激励、机制设计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生态事故发布和预警等各项制度。

 

  4、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考核。

 

  在评价衡量领导干部的业绩时绝不能只看当前的经济指标,不注重长远的社会效益。建议延伸、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环保责任制,形成更加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同时相应出台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促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充分融合。

 

  (二)、选择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1、以循环经济为目标,培育发展生态工业。以节能、降耗、减排为基本目标,坚决取缔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夕阳产业,大力引进和发展高效、节约、循环的先进产业,推动全市工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工业生产园区化、园区生产生态化”的方针,全面建立融生态产业链设计、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运行和环境管理体系为一体的生态工业园。

 

  2、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育发展生态农业。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建设“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的新型持续发展农业模式,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以农业生产区域化、标准化、生态化为重点,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3、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培育发展生态旅游及现代服务业。紧紧围绕生态主题,做大做强长江大桥、徐霞客故居、华西村、黄山森林公园等一批集生态观光、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核心景点景区,打造出一批内涵丰富、优势明显、生态良好的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同时,全面提升以商贸流通为重点的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港口物流、道口经济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以现代商务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

 

  (三)、强势推进节能减排,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1、突出治污,打造宜居城市。以最严格的措施控制新上项目的污染增量,以最大的力度强制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环保执法制度;突出截污接管,按照主管环通、支管相连、节点通畅、管厂配套的目标,形成全市污水管网整体布局;推进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整合、提标工作,实现达标排放。

 

  2、突出整治,建设新型农村。全面落实“河长制”的各项要求,以河长制考核为主要举措来推动全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系统的新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办法;建立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整治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河容河貌,加快卫生户厕改造,营造清洁、舒适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3、突出绿化,保持良好生态。突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植树造林。使用植草洼地和渗滤带,屋顶雨水进入植草区,渗透性铺砌材料替代传统的沥青、水泥等;建设绿色屋顶等措施来降低城市暴雨径流;对废弃石宕实施全面复绿;河道整治中实施水生态修复,以生态驳岸营造河岸生态系统。

 

  (四)、培育生态文化,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1、政府既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更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建议在各级干部中开设“生态文明建设大讲坛”,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演讲,弘扬生态行政观和生态政绩观;以征文、征言、演讲、辩论等形式,丰富和提升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大力推行、公开政府绿色采购,引领、推动可持续消费和绿色市场形成;实施公交优先,设立“无车日”、“公交周”等,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率先垂范,带头体验绿色出行和能源紧缺;建立机关能耗报告制度,定期公布能耗及费用支出情况;推进无纸化办公,倡导节约资源的办公习惯,持续开展“节约型机关”的创建活动,试点政府部门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组织“专家巡诊团”、“市民检查团”,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咨询诊断,强化社会监督;对伪劣商品实施分类处理和环保销毁。

 

  2、企业要坚持绿色发展,勇担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引进国内外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开发的新技术成果,有计划地淘汰技术落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的落后生产设备;通过综合利用资源、二次能源的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来实现节能、降耗、节水;进一步开发绿色产品,替代或削减有害环境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做清洁生产、循环生产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建立企业“绿色会计”制度,统计物料、产品的回收量、物料循环利用率;开展“节能减排金点子竞赛”、“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等;积极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全面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营造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的绿色企业文化。

 

  3、公众要广泛参与,提高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深化绿色系列创建,建成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向全社会开放;新闻媒体、社会群团组织发动“年度绿色人物评选”、“绿色春节”、“绿色生活宣讲团”等活动;社区开展“环境问题圆桌对话”、“环保银行(以可回收垃圾兑换树苗)”、“环保袋DIY”、“有用、无用、换着用(闲置物品交换)”、绿地认养等活动 ;学校开展“爸爸妈妈听我说环保”、“环保小发明竞赛”、“绘制绿地图(在地图上标示出环境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与文化景点)”、教科书循环使用试点活动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上下营造出强烈而持久的生态文明建设热潮。

 

  生态文明是一种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关系的先进的意识形态,我市的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从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使生态文明优化江阴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幸福江阴建设。

 

                                                                             (执笔人:王  蔚)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