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 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在政协江阴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1-01-11 来源:
朱民阳
(2011年1月11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开启“十二五”发展宏伟蓝图之际,政协江阴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了。开好这次会议, 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广泛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动员全体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 士、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奋力开创深化幸福江阴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局面,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江阴市委,对大会的 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这次大会的全体委员和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江阴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后,深入思考“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小康达标后干什么?”, 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战略构想,以“五民五好”的幸福蓝图凝聚起各种力量,全面开启了符合江阴特色的科学发展新征程。五年来,我们的经济总量继续领 先、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科技人才融合互动、民生事业快速推进、城市农村统筹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05亿元,是2005年的2.54倍;全口径财政收入38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30.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5倍和2.7倍。五年来,我们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生态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中国十大和谐名城、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等40多项全国性荣誉,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 典型地区之一,被中央调研组誉为“科学发展的先行者”,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实现“八连冠”。五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在发展导向 上,始终坚持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在发展目标上,始终坚持经济与社会同步提升;在发展空间上,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和区域融合;在发展动力上,始终坚持创新创 优、共建共享;在发展引领上,始终坚持弘扬江阴精神、学习华西经验。这些经验为我们深化幸福江阴建设提供了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这些成绩是全市广大干部 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更凝聚着全市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汗水。
在“十一五”发展中,市政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团结和民主的主题,为江阴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同心同德促团结。政治协商始终围绕科学民主决策来进行,民主监督始终围绕贯彻实施决策来开展,参政议政始终围绕健全完善决策来着力,政协工作与党委、政府保持了思想同一、目标同向、工作同力。二是群策群力谋幸福。围绕幸福江阴建设,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广献发展之计,善谋建设之策;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深入体察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凝聚各方力量,促进社会和谐。三是尽心尽力履职能。坚 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实践新时期政协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路径;坚持精益求精,加强政协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机关建设,不断提升政协工作质量和服务水 平。市委对你们的工作是满意的,对委员们发挥的作用是充分肯定的。在此,我代表中共江阴市委,向市政协、全体政协委员,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 表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员、同志们,“十一五”发展已经精彩收官、“十二五”发展正在昂首启程。回首“十一五”,我们从改革与发展的坚实步伐中领会到: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影响深远。展望“十二五”,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市将进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期、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城乡统筹的突破期、民生幸福的提升期。我 们要担当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依托江阴现有良好的发展轨迹和态势,攀高比强争率先、求真务实创一流。要坚持以幸福江阴建设为主线,在大有可为的时代更加 大有作为,以高招、奇招、绝招来创新实践,实现弯道超越,由全面小康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为此,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努力,供同志们研究讨论。
一、我们要致力于普惠于民,加快形成“多元和谐、共生共荣”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这是江阴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前提,是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所在。就是要拓宽群众持续增收渠道,彻底消灭绝对贫困,保障帮扶贫弱群体,做大中等收入群体,鼓励保护富裕群体,让社会各阶层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橄榄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相对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结构的基石。实践证明,现代化的、稳定的社会必然是“橄榄型”的结构,而不是“金字塔型”和“哑铃型”的。现在,江阴还有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350元的低保人群22841人,约占总人数(按户籍人口算)的1.9%,同时富裕阶层占比还很小,中等收入群体增收途径不多,与“橄榄型”社会结构的距离还较大。我们要牢固树立普惠于民的理念,坚持民生的最大改善在于劳动创业增收,着力抓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让更多的人过上富足生活。要以彻底消灭绝对贫困作为保障民生发展的基本要求。贫困群体在江阴是“小比例、大问题”。现在,江阴低保人群中还有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扶、抚)养的绝对贫困群体5194人,占总人数(按户籍人口算)的0.43%。虽然我们已通过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从整体上彻底消灭了绝对贫困现象,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意外伤害等因素造成的贫困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必须完善帮扶措施,建立健全以政府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慈善救助为补充的全面救助体系。要以保障帮扶贫弱群体作为共享发展成果的必要内容。幸福江阴“不仅要让富裕户说好,还要让贫困户说好”。 我们要更好地建立健全困难群众的增收机制、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帮扶救助机制等一系列的长效机制,广泛开展以助业、助学、助医、助居、助困等为内容的帮扶行 动,帮助困难家庭业能有岗、学能有教、病能有医、住能有房、困能有帮,使“输血”和“造血”相结合,让每一位困难群众有能力、有机会用自己的双手改善家庭 的困境,让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对社会有希望。要以做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中 产阶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市场经济的中坚、民主政治的基础、社会稳定的衡器。要大力扩大以从事服务业、企业管理和国家社会管理、专业技术以及中小企业投资 为主要活动的中产阶层规模。从税收、贷款、政府补贴等各个方面放大对创业的扶持,通过宽松的政策和服务环境,增加百姓工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经营性收 入,实现增收致富。要以鼓励保护富裕群体合法权益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我 们追求共同富裕,不能“劫富济贫”,也不能“劫贫济富”,而应当提倡“增富减贫”,通过“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要着力使致富从低端向高端转变,除 了传统的靠资源消耗发展实业等致富外,更加注重依靠金融资本运作、知识产权等实现富裕;推进企业加强对外合作,利用全国、全世界的钱发展致富;加快打造创 新型社会,使得智力成果能够通过市场活动体现价值,更多地实现教育致富、科技致富、知识致富。
人民政协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在组织上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要发挥优势,扩大参与政治协商的阶层范围,围绕更好地激发各个阶层致富的动力、畅通阶层利益的表达渠道、协调阶层之间的矛盾问题,广泛开展调研,提出有益措施,促进社会和谐。
二、我们要致力于藏富于企,加快形成人才引领、技术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工业立市”新格局,这是江阴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是我市新一轮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特色所在。就是要在政策和要素的聚集中藏富于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引领、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哑铃型”企业,推动企业加快转型、永续发展。企业好则江阴好,企业强则江阴强,江阴的发展始终与企业的成长相伴相随、共生共荣。江阴前30年 发展的辉煌成就,基础是工业立市,关键是藏富于企,通过对企业在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投入的政策优惠、资源要素的倾斜,促进了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企业 是江阴经济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下一步服务好、支持好企业的发展,就是要在更高层面上通过人才资源、科技资源、金融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等向企业集聚, 助推和引导企业在更高层面上科学发展。要突出产业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把握转型发展的方向。江阴的企业主要以纺织、冶金等传统产业为主,技术层次还不够高,产业结构偏重,现代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要实现翻番,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势在必行。要大力实施新兴产业“445计划”,通过编制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各产业基地产业目录、明确各片区产业发展定位等,引导企业把握发展方向,推进产业升级。按照集聚集约的原则,坚持以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为标准,强化项目筛选,努力实现企业与产业、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升。要突出科技的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增强创新发展的实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江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65.7%, 科技支撑着江阴企业的现实竞争力和未来竞争力。要更加注重“企业+科技+资本”的企业发展模式创新,继续强化政策扶持和激励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 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实施专利、标准和品牌战略,加快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 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三自”创新之路,组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各类产学研合作载体,加大研发投入,赢得市场竞争“话语权”,使企业真正成 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受益者。要突出人才的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增强持续发展的动力。江 阴的企业以“星期天工程师”,开创了计划经济条件下“招才引智”的模式。在新的时期,要以建设“人才特区”为目标,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育 才、引才、聚才、用才。通过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的实用人才,带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柔性人才 库,加大与国家外专局、海外华人社团组织的战略合作,彻底打破身份、区域的限制,使各类柔性人才为我所用。
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特别是汇聚了一批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在促进企业发展、经济转型方面大有可为。要围绕企业提档升级、产业转型出主意、献良策;围绕企业技术创新、人才使用、企业管理等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科学研判,为江阴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三、我们要致力于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形成“城市能级为目标、彰显特色为依托、品质消费为动力”的城市发展新格局,这是江阴城市现代化最重要的要素,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优势所在。就是要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从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入手,持续增强城市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竞争力。一 座现代化城市不仅要有强的经济实力,还要有独特的功能和品质。江阴提升竞争力基础在经济,体现在城市。从我们的发展需求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江阴集聚能 量、提高辐射力提供了契机,城乡统筹发展为江阴拓展空间提供了载体,较强的经济实力为江阴城市能级提升提供了基础,我们在客观上已具备了城市优化发展、能 级提升的条件。站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学习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城市,并以此为标杆,以创建中国人居奖、联合国人居奖为抓手,提升城市能级,彰显城市特 质,增强城市竞争力,真正实现“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一座现代的城市应具有完善的功能,要以城市功能服务人。城市的各项功能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民服务,要突出人本理念,从便民、利民、惠民的角度让城市功能服务于民。突出在空间布局上拉开框架,完善大通道、大枢纽等交通配套服务。突出城市发展“215”计划,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活力工程、低碳工程、和谐工程、魅力工程、生态工程,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突出人文关怀,科学构建公共交流的平台和城市生活的肌理,用有效的城市管理形成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一座特色的城市应具有个性的魅力,要以城市特色吸引人。 城市特色是城市生命力、竞争力和魅力所在。要彰显历史文化,推进环境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滨江山水城市。发展绿色建筑,打造低碳社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打造有特色的夜晚文化,加快规划建设文化旅游街、休闲酒吧街、科教特色街等特色街区,提升城市软环境。提高江阴消费品质,打造亲 子教育基地、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连锁品牌、军事文化等特色载体,吸引各方宾客,真正把江阴建设成本地人赞美、外地人向往和羡慕的城市。一座文化的城市应具有独特的气质,要以城市文化提升人。江 阴独特的文化为江阴的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更需要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传承发扬、开拓创新。要把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江阴历史文化 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发挥文化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特殊作用。把文化作为改善民生的组成部分,打造完善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把文化作为提升形象的有效途径,将文化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 度。
人民政协来自人民,共建共享着城市发展成果。要把履行职能的着力点放在对城市科学发展的思考上,围绕提升江阴城市发展能级,进行深层次研究分析,提出对策措施。
四、我们要致力于不开发区域建设,加快形成全市域“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生态优化”的可持续发展新优势,这是江阴未来最重要的竞争力,是建设现代化城市必然的选择所在。就是要推进不开发区域建设,健全生态倒逼机制,完善区域功能布局,为江阴未来的发展留好空间。2010年,江阴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21766吨,万元GDP排放强度1.11千克/万元;SO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54239吨,万元GDP排放强度2.71千克/万 元,排放强度均符合国家生态市要求,但是排放总量与环境容量的矛盾依然突出。而不开发区域建设,从生态环境意义上讲,既是江阴创新发展之举,更是未来发展 必由之路。对江阴全市生态环境、生活品质有着积极影响:一是可以控制开发强度、控制排放总量;二是可以建设城市“绿肺”、“绿肾”,形成生态功能效应。这 种效应直接体现在:对不开发区域内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有直接改善的正相关作用,可形成生态小环境,优化属地居民生活环境;在江阴主城区外围形成一道生 态隔离带,减少不同区域间的环境交叉干扰,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此,我们要放大不开发区域建设的生态效应,加快形成全市域“产业集聚、发展集 约、生态优化”的格局,大范围增多江阴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再展江南新美景。要以不开发区域建设来倒逼产业的优化转型。不 开发区域建设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路径。现在,江阴的开发强度已经很高,靠拼资源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要对不 开发区域土地资源严格控制使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未来发展留好空间;对现有的工业园区提升发展层次,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提高产出效益;对低端 产业加快关停并转,加快“腾笼换凤”,有序可控地转出落后产能。通过不开发区域建设,把调整产业布局与优化产业结构一起考虑、一起推进,推动全市产业集 聚、企业集群和土地集约利用,实现产业结构的“由重到轻”,发展布局的“由散到聚”。要以不开发区域建设来倒逼生态的优化提升。未 来城市的价值和品牌不仅是简单地看经济数据,还要看有没有发展空间,适不适宜人居。我们必须在生态文明上率先觉醒、自觉转型,把不开发区域建设作为实现工 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坚持走农业的高效益、工业的高水平、旅游的高标准和人居的高品质“四高联动”的发展 路径,把不开发区域打造成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林地区、生态保护旅游景区和生态产业园区,并以此带动全市的环境保护、生态优化。要以不开发区域建设来倒逼开发的优化转变。 不开发区域建设不是不发展,而是高水平的开发;也不只是澄南六镇的事,而是要充分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共同支持、拥护、参与不开发区域建设,实现共建共 享。要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健全“飞地”招商政策、生态补偿机制等区域差别化政策,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转变以往工业开发的理念,通过建设城市功能性项 目、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远郊旅游商贸集散中心等,真正将不开发区域建设成开发与保护并存、发展和优化同步的重要区域。
人民政协位置超脱、视野开阔,要以对江阴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和态度,坚持与党政同心、为发展立言,针对不开发区域建设广泛深入开展视察调研活动,讲真话、谏真言,广献务实之计、多出有识之策。
五、我们要致力于提高市民素质,形成“开放包容、和谐进取”的社会发展环境,这是江阴文明程度最重要的标志,是社会建设基本的要求所在。就是要从政府、企业、社会各个层面,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把人口数量的大市变成人力资源的强市。从 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看,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显期”。理性、平和的社会情绪与国民心态,对社会转型意义重大。我市正处于 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提升市民素质已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与紧迫。我们要以“建设学习型城市、提高市民素质”工程为抓手,汲取和弘扬江阴精神积淀着的理念追 求,鼓舞市民的精气神,增强市民的城市归属感,让全体市民为江阴而骄傲,为我是江阴人而自豪。要通过学习型城市建设,让“人心齐”的江阴人更有和气。延 陵古邑、春申旧封,历史馈赠江阴以无限的厚重;江尾海头,承继吴越,长江赋予江阴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江阴人的“人心齐”,就是要善于在“和而不同”中汲取 多元营养,学人之长,创我之新,兼容并蓄。要传承历史赋予江阴人大气的秉性,以开放的思路、开放的眼光、开放的体制机制培育市民大气的心态、包容的品质、 宽阔的胸襟;以江阴企业家大讲坛、市民大讲堂等为主阵地,及时推介新思想、新观念,让市民群众在学习中丰富精神世界,提高内在修养,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 的和谐共处。要通过学习型城市建设,让“民性刚”的江阴人更有志气。革 命先驱孙中山说过“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既体现了江阴文化底蕴的厚实,又体现了江阴领风气之先的志气。江阴人的“民心刚”,就是要果敢机智,具有敏 锐的辨别力和超前的判断力。要把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时代精神教育与幸福教育、江阴精神教育结合起来,以“时代先锋”、“诚信榜样”等先进模范为标杆,通过 学习来挖掘人的内在潜能,树立崇尚知识、积极进取的学习观,激发广大市民刚强而敏锐、刚毅而聪慧的特质,实现刚柔并济、相得益彰。要通过学习型城市建设,让“敢攀登”的江阴人更有勇气。江 阴既有不畏艰难、不懈求索的旅行家徐霞客,也有融汇传承、变革求新的音乐家刘天华。江阴人的“敢攀登”,就是要敢想敢干、敢于竞争、善于成功。要教育和引 导市民牢固树立发展的危机感与紧迫感,为市民开展自我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促进市民素质提升、本领提高,增强勇于创新突破的韧劲、冲劲、狠劲、实劲、拼 劲。要通过学习型城市建设,让“创一流”的江阴人更有豪气。从 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到乡镇企业的辉煌;从“江阴现象”到“江阴板块”,纵观江阴发展的每一步都可以看出,江阴人具有树一流标杆、学一流先进、创一流业绩的豪 气。江阴人的“创一流”,就是要敢于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跟快的赛。要重点抓好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建 设,鼓励干部群众通过学习开拓眼界思路、提高工作标准,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建设幸福江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能力和动力。
人民政协根植市民、了解市民,要发挥人民政协善于学习的传统与优势,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示范与榜样,引导广大市民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把学习融入每个人的思想、工作、生活之中,体现在江阴城市发展的每一个方面。
各位委员、同志们,“十二五”新的发展形势、发展阶段赋予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广阔的发展舞台,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工作要求。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团结一切社会力量,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发挥团结的优势,多做凝心聚力的工作,多做协调协作的工作,广集民智、献计出力。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跟进,自觉融入,主动服务。要发挥一切聪明才智,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把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作为政协工作的着力点,提高对全市工作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做好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既保证履职活动的数量和频率,更注重履职的质量和效果。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谋求更大作为。多渠道和多形式广泛集中民智,扩大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立足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民主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
政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把政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 责地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积极为他们履行职能提供保证。适时向政协通报情况,重要决策要与政协进行协商。认真办理政协组织和委员的建议、意 见和提案,诚恳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党政主要领导要主动与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交朋友,沟通情况,增进感情。政协委员所在单位要积极支持他们履行职责,为他 们参加政治活动提供条件和保障。
各 位委员、同志们,在充满希望的“十二五”发展新时期,人民政协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幸福 江阴建设水平,献智出力、共建共享,奋力开创深化幸福江阴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局面,努力把江阴的明天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委员和同志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