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 近 平 同 志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明天就是2016年元旦,也是向着“十三五”时期进发的起跑线。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共商国是,展望未来,感到非常高兴。
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友人,致以节日的祝福!祝大家新年好!
2015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增长继续居于世界前列,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进步。我们加快推进各领域改革,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15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415条,改革呈现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我们深入贯彻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部署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我们重点抓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彰显了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决心,进一步赢得党心民心。
这一年,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并进行阅兵,鲜明昭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正义理念和民族意志,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出重大历史贡献的认同。我们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依法办事,加强内地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我们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实现两岸领导人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我们推进全方位外交,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勠力同心、顽强奋斗得来的。是伟大人民的伟大奋斗,创造了伟大祖国的伟大成绩。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光荣和自豪。
同志们、朋友们!
随着“十二五”规划全面完成,我国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要坚持“九二共识”,保持两岸关系正确发展方向。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扩大同世界各国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朋友们!
2015年,人民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推进工作创新,紧扣改革发展稳定建言献策,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引导政协委员提高素质和能力,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为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增添力量。人民政协要把为“十三五”时期发展献计出力作为履行职能的主线,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人民在期待着我们,历史在期待着我们,世界在期待着我们。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艰巨任务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冲刺是咬紧牙关的时候,是屏息聚力的时候,是比拼意志的时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转自《新华网》2015年12月31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刘云山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在发展理念、发展政策、发展体制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全会的成功召开,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坐标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这次全会取得的成果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全会精神的灵魂和主线,“十三五”规划建议就是按照这条主线来谋篇布局的。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到各方面实践之中。
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直接关乎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应当紧密联系大势和大局来把握。
从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尽管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综合实力依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特别是围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许多国家都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力争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赢得发展主动。可以说,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战略竞争透射的也是发展理念之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汲取了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借鉴更是超越,有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树立和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就能使我国发展占据时代制高点,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来看,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事关长远的顶层设计,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处于中心位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保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始终是硬道理,是必须抓好的第一要务,同时发展也应当根据新的实践而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还应看到,“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必须把握好的大逻辑。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理念。我们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握了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顺应了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要求,点明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发挥好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才能更好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党的理论创新的发展历程看,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正是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有了理论上的不断与时俱进,我们的发展道路才行稳致远、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理念创新、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而言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要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使之真正成为引领发展实践、开创美好未来的一面旗帜。
二、深入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
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作了深刻阐述。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深刻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深刻认识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深刻认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深刻认识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深刻认识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过程中,领会好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有这样五个方面需要深刻把握。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蕴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意味着对传统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要从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看待问题,注重从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上解决问题,深刻认识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面对新的发展实践,有些东西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把解放思想作为总开关,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坚决破除那些片面追求GDP、拼资源拼投入、重城市轻农村、先污染后治理、重效率轻公平等陈旧观念,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作为行为标尺,自觉对照检验我们的实际工作,符合的就鼓励和支持,不符合的就反对和摒弃,更好地在解放思想中跟上时代,在转变观念中赢得新的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来自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启示,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逻辑。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成功经验在哪里,重要的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教训也主要反映在脱离实际上。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一些地方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一些地方与民争利、忽视民生,等等,带来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发展更好建立在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就要增强规律意识,在研究和把握规律中认识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要注重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工作;注重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整齐划一、不搞大干快上、不搞层层加码、不作难以兑现的承诺,做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五大发展理念以问题为牵引,直指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可以说,五大发展理念既抓住了制约发展的症结,又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也要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在破解发展难题中实现发展的新进步。抓问题还要注意抓薄弱环节,解决问题应当紧紧扭住短板、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无论是制定具体规划,还是出台政策措施、完善体制机制,都要着力补短板、解难题,在攻坚克难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平衡性。
——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为什么人、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百姓导向、民生导向,反映着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越是发展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越要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越要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全面把握和推动落实共享发展的政策措施,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做好,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做,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成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公平正义的过程。要着眼于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滞后、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均等突出问题,使发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五大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体现着辩证思维和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五大发展理念,主题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这五大发展理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开辟未来发展前景的顶层设计,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把握好五大发展理念,要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掌握科学统筹的方法,一起用力贯彻落实,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三、领导干部要增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素养和能力
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养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从实际情况看,现在在一些领导干部中,既有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也有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无所适从、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存在素养和能力不适应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党中央要求,带头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努力锻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硬素养和能力。
第一,增强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素养和能力。理论优势是我们党的根本优势,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首先要解决好理论武装问题,真正从思想上把推动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方法搞对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化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发展思想、发展观点。要把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加深理解、深化认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转化为落实发展任务的工作举措,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
第二,增强把握形势变化、把握发展趋势的素养和能力。定大局、谋大事,前提是观大势、明大势。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应当认清发展形势、找准发展定位,把握好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要深刻认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蕴含的机遇和挑战,既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化,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又看到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甚至更多更复杂,我们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从而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为实现新的发展蓝图而顽强奋斗。同时,还要清醒把握我们立足的世情国情,既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又看到这“四个没有变”中也出现许多新情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着力点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从而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与“势”,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奋发有为,做到胸中有大势、谋事有大局,增强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解力和执行力。
第三,增强驾驭现代经济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素养和能力。坚持五大发展理念,重要的是熟悉现代经济运行的特点,以符合经济规律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应当肯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完善,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但也要看到,现在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对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知识去研究、去应对。如果总是沿用老的思路和办法,就难以胜任现在的工作。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的意识,加强学习调研,加强实践历练,努力掌握现代经济知识,努力具备较强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力争有“几把刷子”。
第四,增强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素养和能力。现代经济是法治经济,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治理水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各方面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更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坚持依法决策,办事情、作决策都要考虑法律依据是什么、法定程序是什么。尤其是对一些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决策,更要按法律规定办事,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结合起来,提高决策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要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健全各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切实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法治在推动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第五,增强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落实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素养和能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抓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关键要有好的精神状态、好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三严三实”要求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标准要严、措施要实,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发展任务。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扭住各项重点任务、重要举措,一抓到底、善作善成。要树立全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不能逃避责任、消极对待。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敢啃硬骨头、敢于攻坚克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突破瓶颈短板中推进改革发展。
提高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既要靠每个领导干部的自觉努力,也需要良好环境的激励和约束。各级党委要切实抓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教育培训,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推动发展的本领。要发挥好干部工作指挥棒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要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调整优化考核评价指标,完善奖惩机制,健全追责问责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更好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选自2015年11月16日《学习时报》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2015年11月12日在中央党校2015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立足新起点 建设新江阴
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
——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陈金虎
(2016年1月8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十一次、无锡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回顾总结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全面部署2016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开拓奋起、真抓实干,立足新起点,建设新江阴,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讲四个问题。
一、2015年的发展和“十二五”的成就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在中央、省委和无锡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8.6亿元,分别增长7.2%、9.1%和7.9%。完成到位注册外资1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03.5亿美元。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2%,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3.4%。城乡建设扎实推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重点片区和重大工程建设有序实施。全市完成拆迁155万平方米,新建成安置房199万平方米,9000多户超期未安置被拆迁户得到妥善安置。生态建设有序实施。积极开展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关停热电企业6家、“三高两低”企业56家,淘汰燃煤型锅炉235台,全市空气优良率提升到64.9%。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秦望山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全市供水、供热、供气、环卫、治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增绿化造林3712亩。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民计持续改善,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0770元、26120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养老、慈善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法治江阴、平安江阴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持续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整改,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统战、人武、法院、检察、群团、双拥、老干部、老龄、对口援建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5年工作的较好完成,标志着“十二五”的顺利收官。过去的五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振奋精神、埋头苦干,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新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效,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跃上2500亿元、200亿元两大台阶,11家企业位列“中国企业500强”,13家企业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十三年位居全国第一。产业质态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4.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2.8%,高效农业占比达到63.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85%。城乡面貌稳步提升,沿江地区、南门地区等一批重点片区形象初现,江阴大道、海港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城乡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环保行动深入开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环保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主要污染物“十二五”减排目标提前完成。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更加明确,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大开放园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高新区成功跻身国家级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行列。民生福祉明显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5年名列全省同类城市第一,江阴实现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八连冠”。这一切,都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奋力攻坚的结果,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级各部门、各驻澄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知识分子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江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努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建设新江阴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时期,是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想在县域竞争和服务大局中勇立潮头、勇于担当、勇挑重担,必须对江阴发展面临的现实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产业如何加快转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阴积累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优势,但产业层次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产品结构以中间产品为主的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江阴产业结构偏重、层次偏低、布局偏散等问题更加凸显。如何充分发挥广大企业家抱负远大、思路开阔,善于洞察市场、主动求新求变的禀赋优势,加快实现产业发展的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是江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动力如何快速转换?当前,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长期沿袭的传统发展方式所积累的矛盾,已经开始集中显现,企业的经营困难和潜在风险不断增多,土地、人才、生态等瓶颈制约日趋严峻,依靠资源投入、要素扩张的传统动力越来越难以为继。如何牢固确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方式,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已经成为江阴“十三五”发展必须全力破解的难题。
——机遇如何科学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无论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推进,还是上海自贸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加快建设,都给江阴发展带来了新的巨大机遇。与之相应,省和无锡市层面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我们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带来了许多利好。如何进一步增强战略意识、机遇意识,更加积极地对接国家战略、落实省市部署,借力乘势推动江阴发展,全面构建新一轮发展优势,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城市如何更具活力?多年来,江阴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客观地讲,我们的城乡面貌与江阴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周边先进地区的差距逐步拉大。如何抢抓当前投资品价格相对较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更加开放等机遇,加快优化城市形态、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功能载体,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迅速提升城市承载力、人才吸引力和高端业态集聚力,使江阴真正成为现代化有特色的美丽宜居城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群众诉求如何更好回应?尽管我们的民生投入逐年提高、民生工作不断改进,但无论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养老助残等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城乡环境整治、交通体系建设,还是生态环境修复、社会治理创新,人民群众都有很多的需求和很高的期盼。如何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更好回应民生关切,让江阴的发展更有“温度”,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执政能力如何提升?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江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加快完善和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如何提高各级党委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订政策、推动改革、破解难题的能力,如何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党员干部队伍,确保江阴这艘改革发展的航船行稳致远,所有这些,都对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思考问题和挑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优势和潜力。纵观江阴发展历程,从乡镇企业起步,我们的经济发展由小变大、由弱转强,经受了一场场风雨历练,闯过了一道道艰难险阻,每一次遭遇难题、面对危机,我们都能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化危为机,每一次浴火重生、凤凰涅槃,都是政企抱团、党群同心、携手并进的结果。实践证明,江阴的企业,根植性牢、坚韧性强;江阴的人民,敢打敢拼、善战善赢,江阴从来没有过不去的坎!站在新一轮发展的历史关口,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在一切艰难险阻和困难挑战面前,始终不低头、不服输,只要我们鼓足干劲、思危奋进,定能把握大趋势、抓住新机遇;只要我们固优固强、补差补短,定能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奋力攻坚,定能实现新突破、重塑新优势!
“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继续当好全省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强”上有突破进展。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城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百姓富”上有切实成效。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经济薄弱村全部脱困转化,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提前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环境美”上有显著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水平明显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黑臭河道和地表水劣V类水质全面消除。“社会文明程度高”上有明显提升。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全力创成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十三五”的努力,建成一个老百姓能够感知、充分认可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为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1、必须把产业强市作为首要战略。产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决定城市地位的关键因素。从江阴自身看,作为一个区域面积不大的县级市,能够始终位居县域经济发展的前列,立足之本就在于产业基础比较扎实,产业实力比较雄厚。我们要坚持把发展产业、壮大产业、振兴产业,作为解决发展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之路,不断做优做强实体经济,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牢牢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以企业强促进产业强,以产业强支撑经济强,奠定江阴发展的坚实基础。
2、必须把创新驱动作为制胜法宝。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灵魂。面对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发展动力加快转换的新形势,我们唯有矢志创新、加快创新,才能在“十三五”发展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要始终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和社会创新活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治理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更加健全的创新机制、更加显著的创新成效,全面激发转型提升新动能、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
3、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作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江阴过去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并举,在更大层面、更深层次完善体制机制、破解发展瓶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配置资源要素、拓展发展空间,用深化改革充分释放基层、企业和全社会的发展活力,以扩大开放全面加强经济、城市、人才等各领域的国际化步伐,为江阴“十三五”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4、必须把城乡统筹作为重要路径。城乡一体化水平是区域综合实力的象征、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特别是对于江阴而言,城市和农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没有城市的辐射带动,农村的发展缺乏动力;而离开了农村的空间支撑,城市的建设也难以持续。我们要紧紧围绕“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目标,科学统筹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持续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六个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城乡互动发展、互促并进的和谐景象。
5、必须把绿色发展作为核心价值。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追求。对于江阴这样一个经济体量大、自然资源少、环境承载力弱的城市来说,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的紧迫感、自觉性,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发展的生命,坚持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强化刚性执法,注重集约发展,守住生态红线,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6、必须把民生优先作为目标追求。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广大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容更丰富、要求更高。我们要牢固确立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把保障民生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导向,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兜牢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让城乡居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做到生活水平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保持一致,不断增进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的重要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疲弱复苏态势,主要经济体增速将低于潜在增长率,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但美国等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转向正常、新兴市场国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宗商品价格回归常态,为世界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从国内看,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提出总体思路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根本保障是全面深化改革,这必将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从我市看,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在加大,制约因素依然较多,向上向好的拐点还未出现,但经过多年的积淀,我市经济发展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企业家积累了应对风险、破解难题的宝贵经验。全市各级既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认清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抓住当前由快到好的“转型机遇”、由大到强的“升级机遇”,看到我市发展的良好基础、有利条件,坚定信心、积极作为,推动江阴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7.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完成到位注册外资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力争正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以上目标要求,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走产业强市道路不动摇,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江阴经济发展的历程、禀赋和定位,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产业强市的发展道路。新一年,我们要按照省委、无锡市委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要求,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龙头,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存量与增量两个方面,抓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条主线,促进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全力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效位居苏南前列。
全力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是江阴实体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全市稳健发展的“压舱石”。我们要把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作为做优做强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全面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抢占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高端;主动顺应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趋势,通过国资合作、兼并重组、股权投资等形式,巩固行业地位,提升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在把总部经济和核心价值留下来的同时,大胆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集聚要素,加快培育一批国内有地位、世界有影响的千亿级企业集团和本土跨国公司。
全力扶持中小企业做强做大。稳定经济要靠大企业支撑,繁荣发展必须激发中小企业活力。要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主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快进行以装备更新、新品开发、节能降耗、信息化改造为重点的技改扩能,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与知名企业的产业链配套,打造一大批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高、拥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要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扶持基金,鼓励引导企业抱团设立互助基金,做大做优创投、风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以精准施策助推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全力重塑“江阴板块”优势。资本市场上的“江阴板块”是江阴经济发展最闪亮的名片。近年来,随着后发地区加速赶超,“江阴板块”的领先优势有所弱化。要坚持把企业上市作为集聚发展要素、优化治理结构、扩大品牌效应的重要途径,抢抓中央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启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改革创业板等重大机遇,按照到“十三五”末上市公司总数超过50家的目标,把每年动态筛选的100家后备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大要素资源倾斜力度,加强实力券商战略合作,巩固“优选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力争年内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同时,大力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把上市优势转化为资源整合优势,切实增强盈利能力,实现上市公司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比翼齐飞。
全力加大产业项目投资力度。无论是即期的稳增长,还是长远的增后劲,项目都是主抓手、主动力。我们要把项目牢牢抓在手上,任凭东南西北风,狠抓项目建设不放松。要狠抓内源发展上项目。江阴拥有一批实力不俗的规模企业和上市公司,这是我们上项目、抓投入最宝贵的资源。要在完善装备贴息政策,引导企业围绕转型升级抓技改、换装备、上项目的同时,鼓励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与跨国公司、大型央企、实力民企构建以利益为纽带、市场为核心、资源为依托的合作共赢机制,以产权换资金、以合作换市场、以存量引增量。要狠抓外源驱动引项目。招商引资始终是项目投入的主路径。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招引体量大、质地优、带动力强的项目上,放在国际中高端产业和终端产品上,提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在利用外资中的比重,提高超亿美元重大项目在项目投入中的比重,提高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实力民企投资项目在新上项目中的比重。要以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招引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服务型制造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大力促进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平台经济、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在镇街园区开展项目招引建设主题竞赛活动,通过排序通报、现场观摩等方式,激发全市上下抓项目的积极性,形成各个板块竞相投入、项目竞相投产的生动局面。
全力优化政府服务效能。形势越严峻,企业越困难,政府服务越要给力。要把服务企业作为政府天职,以全天候、无条件、不打折的高效便捷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暖心鼓劲。要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全力消除“中梗阻”,让企业办事创业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要按照上级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运行成本的最新要求,梳理和出台我市相关政策,扎实做好“降成本”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力争江阴的政府服务效率周边最高、企业经营成本周边最低。广大金融机构要牢固确立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千方百计对上争取指标、对下扩大投放、降低融资成本,确保信贷增量高于去年。要严控经济金融风险,健全防控体系,完善预警机制,强化属地责任,严打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和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经济金融风险事件。
(二)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对一个地区而言,城市是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拉动发展的强大引擎和百姓生活的幸福家园。要牢固确立协调发展理念,按照大城市定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确保到“十三五”期末,江阴城乡面貌有一个质的提升。
提升完善城市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要牢固树立“规划一张图”理念,统筹全市城镇、产业、居住、生态布局,实现“多规合一”,打造层次分明、形态优美、集约集聚的城乡空间布局。要以新一轮城市总规为总纲,按照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起点一样高的要求,加快完善各片区、各专项规划,形成以总规、详规、控规为主的规划体系。要坚持把城市作为一个作品来打造,高水准完成城市重要区域、重要街区、重要节点及周边景观的城市设计。要严格规划刚性执行,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客观地说,江阴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挖的潜力、需要补的短板仍然很多。要在持续推进“一江一河”、南门、敔山湾、万达周边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的同时,超前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攻坚的决心打通城区断头路,加快主干道路快速化改造,全面完成锡澄运河航道整治、渡口迁建工程,加快推进与周边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全力推进南沿江铁路、泰锡宜铁路开工建设的各项工作,构建内外畅通的现代快速交通体系。要加强各类市政基础工程的建设维护、各类老旧设施的提标改造,完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探索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易涝点改造,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江阴来说,农业是小比例、大问题。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合作社为重点,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增强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确保年内“三资”投农10亿元。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落实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深化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按照到“十三五”期末经济薄弱村年收入全部达超250万元的目标,全面启动新一轮扶持工作,全力推进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
深化城乡环境整治。近年来,江阴多轮次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逐年改善提升,但与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要求、与全市人民群众的真切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乡规划区内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和违建拆除工作,确保年内完成城中村改造17个、50.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14个、85万平方米,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5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城市治堵治乱专项整治,优化交通组织,增加停车资源,实现主城区过境货车禁行,全面完成城区混凝土搅拌站外迁;持续开展城乡净化、绿化、美化工程,深化实施镇村环境整治行动,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开发管理水平。一座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确立“大城管”理念,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联动机制,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急迫、最现实的问题,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实现城市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信息化。要充分发挥江阴民间资本充足的优势,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民间投资通过投资基金、特许经营等途径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出台系统化解房地产库存的政策意见,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化有特色的美丽宜居城市
保护生态环境,关乎民生福祉,关系江阴长远发展大计。要牢固确立绿色发展理念,树立生态文明标杆,坚持人民满意标准,下决心把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全力建设人文与山水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家园。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尽管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稳增长压力很大,但环保标准不能降格以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把环保关,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能耗环保标准要求,严格实施环境总量控制区域限批,切实加大源头治理力度。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重拳整治“五小”企业,加快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严控燃煤消费总量,年内确保关停“三高两低”企业50家,10蒸吨以下燃煤型锅炉全部淘汰到位。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重点企业清洁化生产、开放园区生态化改造,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按照“攻难点、还欠账、补短板”的要求,深入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城乡衔接的生态治理体系。加强污水处理厂规范化管理,推进城区生活污水控源截污改造,完成黑臭河道整治14条,地表水考核断面好于III类的比例逐年提高。加快建设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持续推进城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全面实现全市域供水一张网。加快推进秦望山产业园、光大垃圾发电厂三期扩能建设,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扩面。狠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秸秆焚烧等治理,年内全市空气优良率超过65%。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突出路边河边山边村边,加强景观设计、绿化美化、山体复绿等工作,年内植树造林1000亩,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景观带和风景线。
提升集约发展水平。江阴作为工业经济大市、人口密集城市,空间占用多,资源消耗大,环境负荷重,发展空间和资源环境“两大制约”已经成为新一轮发展的最大瓶颈。要牢固确立精明增长的理念,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更大力度加强重点领域节能,严控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发展,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更大力度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整治行动,通过提高土地保有成本等手段,从严控制新增用地,积极盘活低效用地,全面清理闲置用地,促进全市域集约集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强化对干部的考核奖惩力度。坚决执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落实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定,健全环保约谈制度、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惩治制度,以严格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完善环境行政执法和司法联动机制,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按照“关停一批、登记一批、整治一批”的清理要求,全面完成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清理整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对接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当前,中央制定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既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要牢固确立开放发展理念,增强机遇意识,建立政企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对接,主动对上争取,深挖战略红利,不断拓展江阴开放发展的新空间。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江阴企业“走出去”的空间越来越广阔。要充分发挥江阴开放度比较高、实力比较强的优势和基础,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抢抓亚投行、丝路基金、境外资产抵押贷款等政策机遇,鼓励和引导我市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投资建厂、跨国并购、承包境外工程、承揽系统集成业务等多种形式,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增创竞争新优势。
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一次长江沿线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的大洗牌。要充分发挥我市城市滨江、口岸优良、腹地宽广、两岸联动开发等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积极对接大上海,加快提升沿江开放园区品质能级,有序推进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大力整合岸线资源,不断优化通关服务,切实增强沿江产业、港口码头的辐射集散功能,为打造产业强市注入强大动力。
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全面提升江阴自主创新能力和带动辐射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高水平建设江阴滨江科技城,打造创新核心区,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示范区政策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全市各镇街、园区的科技创新,优化江阴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布局,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全市域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和高效组合,形成全市域协同创新效应,全面提升江阴的区域创新能力。
创新提升开放园区。开放园区集聚了全市最多最好的发展资源,理应成为稳增长、快转型、大开放的主力军。高新区、临港开发区、靖江园区三大开放园区要继续发挥优势、做强特色,积极探索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发展道路。要加大开放园区平台载体建设,力争临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阴保税物流中心成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加快高新区青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引落地,鼓励推动高端创新要素、服务要素和人才要素向开放园区集聚。要大力推进腾地拆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功能配套、环境整治等工作,使开放园区真正成为全市现代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示范区和最强劲的增长极。各镇街工业集中区也要按照集约化、特色化发展要求,加快优化规划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实现提档升级,为壮大镇街经济实力奠定基础。
全力做好外资外贸工作。江阴经济的开放度高,做好外资外贸工作尤为重要。要全方位、多领域利用外资,不仅在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上引进外资,更要在高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上加大引资力度,集聚更多的外部要素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出口企业主体结构和产品结构,鼓励企业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以高质量的商品、集成化的服务赢得国际市场。
(五)更加重视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牢固确立共享发展理念,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切实做到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上水平,确保民生改善工作年年有进步,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持续提升保障水平。就业保障上,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重点抓好江阴籍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困难家庭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全年提供就业岗位5.5万个,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2.2万人,江阴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以上。社会保障上,突出应保尽保、扩面提标,新增城保参保4万人,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740元提高到80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670元提高到760元,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养老补助金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670元,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250元提高到280元。住房保障上,从实物保障为主逐步转向货币补贴为主,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加快推进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应保尽保。救助帮扶上,统筹政府资源,汇聚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稳步提高救助标准,以常态化、精准化的扶贫帮困,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构建起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教育上,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城乡师资配置,持续优化城乡学校布局,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可持续发展。卫生计生上,推进市医疗中心建设,全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站提档升级工程,加强“医联体”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孩政策。文化上,持续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面提档升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快培育壮大文化龙头企业,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体育上,继续深化体育“三进校园”工程,启动全民健身综合馆建设,扎实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和设施普及普惠。养老上,推进医养护结合,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和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改革,优化居家养老服务,切实提高老有所养水平。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围绕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强化市、镇、村三级社会治理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全面深化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综治信息系统建设,健全源头预防、动态排查、多元化解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七五”普法,加快各项建设的法治化进程。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防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严格落实企业、属地、部门“三方责任”,强化隐患排查,强化监管整改,强化应急处置,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加快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始终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有效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重要举措。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江阴精神、华西经验、炎黄风尚,激发全市上下励精图治、开拓奋进。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开展“寻找江阴好人”主题活动,宣传表彰身边典型和凡人善举,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推进机制、常态化督查问责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要强化宣传造势、创新参与渠道、丰富创建活动,特别是要大力弘扬江阴志愿者之乡的优良传统,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参与热情,共同掀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新高潮。
(六)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共同创造江阴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当前,江阴发展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但越是形势严峻,越要坚定信心、保持清醒头脑;越是任务艰巨,越要激扬斗志、凝聚奋进合力。我们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争先进位的状态,瞄准目标不放松、抢抓机遇不懈怠,干出一个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发展态势,拼出一个竞相发展、蓬勃向上的生动局面。
充分调动企业家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江阴之所以能在县域经济版图上异军突起,很关键的是培育和涌现了一大批胸怀全局、敢闯敢干、执着发展、扎根江阴的优秀企业家。当前,经济下行的时间长、压力大,企业家创业兴业的艰辛不言而喻,我们要始终把广大企业家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倍加关爱,倍加支持,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继续实施领导干部与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双挂钩”制,广泛开展企业家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培训,大力宣传表彰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最大可能地激发企业家的干劲、鼓舞企业家的斗志、提振企业家的信心。
充分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面对当前千帆竞发的竞争局面、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我们要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江阴精神,全面激发江阴党员干部敢为人先不服输的心劲、勇争一流站排头的豪情、激情奋斗不停步的斗志。要更加重视正向激励,宽容工作失误,体谅干部困难,旗帜鲜明地为那些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多担当、多撑腰、多鼓劲。要全面强化考核导向,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让勇于担当、崇尚实干、善作善成,成为江阴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
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创新人才多、创业氛围浓,是发展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要通过引进本科大学、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等方式,加快打造“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高地。要围绕打造“创新型城市”目标,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强化人才创造财富、财富回报人才,营造保护创新、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搭建更多“双创”平台,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充分汇聚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全市上下群策群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奋斗。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能,完善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加强人大监督职能。要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作用,支持人民政协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更好地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更好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作用。要把群团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各界推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四、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党建是保障,关键在干部。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切实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整体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水平,为江阴“十三五”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思想引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思想过硬才能政治坚定、作风优良。要坚定理想信念。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学习党的重大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学习教育和实践磨练中,切实增强“三个自信”,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重视党性锤炼。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强化党章意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做到任何情况下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增强大局意识。各级党组织要始终与市委保持高度一致,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全市大局中统筹考虑、统筹谋划,确保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狠抓队伍建设,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全面从严治党,重点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严格选拔任用。以市镇两级换届为契机,按照“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全面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优配强各级班子,推进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真正使有能力、有经验、敢担当的干部充实到发展一线。要加强教育培养。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完善落实中心组学习、江阴大学堂培训等制度,更好发挥党校作为干部培养主渠道作用,灵活高效开展各级各类培训;要深化“墩苗培养计划”,多渠道培养年轻干部,搭建完善基层锻炼平台。要从严管理监督。严格执行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查制度,严格规范干部日常行为,抓好对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实现干部监督管理的全覆盖。
(三)夯实基层基础,构筑坚强战斗堡垒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为抓手,以镇村两级党组织为核心,不断深化“五先五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广党建工作标准化流程,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基层党建示范点。积极探索“两新”组织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模式新办法,做响党建工作品牌,提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水平。要切实发挥基层带头人作用。认真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着力优化村、社区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年龄结构。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村账镇代理、“三务”公开等工作,用法治思维和民主方式优化村级管理。要切实发挥基层党员作用。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群众、各级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形成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新常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担负起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重任。
(四)保持勤政廉政,彰显共产党员本色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氛围的关键举措。要持续改进作风。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细化作风建设考核办法,健全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和联动检查机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加快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要全面提升效能。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推动担当作为、防治为官不为的政策意见,健全完善“有为激励、无为问责”的制度体系,让马上就办、立说立行的实干作风,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责任清单、“双报告”和“一案双查”等制度,加强对“两个责任”落实情况的管理考核和监督检查,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常态化。深入贯彻《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促进干部规范用权廉洁自律;深化“双巡双述”工作,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结果运用;坚决抓好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整改任务,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确保江阴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同志们,宏伟的蓝图鼓舞人心,发展的重任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举措,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