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天地 > 专题发言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8-01-24 来源:

市政协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

一、我市村庄环境现状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及民生、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统工程,对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有着重要意义。我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从启动至今,全市3223个村庄得到了全面整治,其中41个三星级康居乡村通过省级验收,64个二星级康居乡村通过无锡市验收,145个村庄完成撤并,高速公路及京沪高铁沿线得到重点整治,累计投入资金10.5亿元,涉及污水治理、河道整治、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家前屋后整理等七大类建设内容。经过整治,涌现出一大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的康居乡村。

按照“治管并重、即治即管”的要求,从2014年起,为了切实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不断完善长效管理制度,健全农民大力支持的长效管理机制,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40个长效管理示范点,建设水平和示范效应不断提升。

开展各类创建行动,不断改善提升村庄环境。根据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抓规划、排项目、明措施,有序有力实施各项建设计划任务,自2014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江市社区球庄村、申南村牌楼下和月城镇沿山村汪家村先后通过上级验收,璜土镇璜土村东贯庄、南闸街道观西村殳桥正在建设中。球庄村作为无锡市第一个省级美丽乡村,作为范本在无锡进行推广。

二、存在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时间跨度长,工程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重居住条件轻人文素质。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比较注重农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的改造,村民的生活水平虽然快速提高了,但村民的素质培养、文化建设滞后,文明程度不高,农村居民普遍过着节俭的生活,只要还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都要捡回家,虽然要求堆放整齐,但农民的生活习惯是难以彻底改变的。

二是思想认识不足。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是长期、动态的过程,也是前期工作成果得以保持、可持续的关键。尽管按照建管结合的方针,我市在长效管理方面作了些探索,但从实际看,各镇在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方面压力巨大,对长效管理的艰巨性准备不足。

三是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一方面长效管理在我市乃至全国各地都是个全新课题;另一方面涉及村民主体性发动、村庄外来人口管理、村庄文化建设、镇村产业发展等诸多热点和难点。此外调研中发现村民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不理解、不反对、不参与,积极性不高。

四是农房翻建难度大。具体表现为:(一)原址翻建难。我市农村住宅90%以上是联排式,左右邻居共墙,除非整排同时翻建,否则单独一户翻建难度大、成本高,而在“三原”基础上的翻建也只能解决房屋质量问题,农村紧房户、缺房户、双子户问题仍无法解决。(二)“空心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矛盾加剧。旧有的聚落形态特征是住宅建设布局无序、宅基地缺乏统一规划、邻里间隔小、房屋采光通风效果差,且每户的住宅面积也很小,加上道路狭窄、排水排污能力差等多种因素互相交织,使人们对原有居住场所产生反感。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农业的发展、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的经济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量条件好的农户已经具有了更新其住宅的能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还没有同步推进,“人进城地没进城”的现象较为明显。除了部分自然村偶有闲置宅基地外,绝大部分的村基本没有存量,如果不能建立宅基地流动机制,很难在原村庄新建住房。(三)异地置换难。如在规划保留村庄统一异地置换宅基地自建住宅,实际操作中由于农民恋旧思想,异地造房的意愿不强烈,宅基地成片置换的难度不亚于拆迁,且加之江阴人均宅基地很少,异地置换后无法节约土地,客观上导致土地成本无法平衡,土地空间无法增加。

五是规划不够细致。从各个创建提升村庄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工作方案来看,主要存在三个“不够”。(一)系统性不够。从美丽乡村、康居村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核心要义看,能够同时较好体现 “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等乡村建设关键词的方案还不多,美丽乡村建设未能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二)本土性不够。“城市要像城市、农村要像农村”的理念体现得不太充分,乡村的“味”还不浓,村庄的“根”没能很好地留住,文化的“魂”抓得还不够准,有的方案采用的是城市化手法、布景式设计,个别甚至成为单一的旅游景点设计方案。(三)创新性不够。从目前的情况看,市有关部门出主意想办法,在政策研究和资金储备方面下了功夫,而基层的政策建议和创新举措相对比较少,这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上热下冷”的现象。还有一些镇村在工作中过度依赖设计师团队,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足、村民积极性调动不够,没有真正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汇合起来。

六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弱、发掘不深、利用不够。在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发掘和利用力度较弱。因无序开发,致使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在村庄整治和迁建中消失,为数不多的人文典故、地域风情、民间习俗、民间技艺等历史文化遗产频临失传。

三、意见与建议

一是深入编制规划,进一步强调规划引领做到“三个坚持”。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村庄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深入编制村庄建设具体规划。一是坚持规划超前、全覆盖,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要切实保护村庄传统肌理和格局,进一步加强田园设计,注重有机更新、渐进改造,避免大拆大建、整村装修,努力以最少的、最自然的、最不经意的、最有效的人工干预,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文化底蕴上留住乡村的“魂”。我市的乡村中,有不少祠堂、古桥、古树、老会堂、旧工厂等,还有比较丰富的民间故事、历史典故、传统技艺、乡风民俗,就连很多村庄的名字背后都有一连串的传说,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有效载体,要加强研究、讲好故事,传承好乡土文化,让人能够找到“根”和“魂”,留住乡愁记忆。同时,要根据新时期文化建设的要求,积极创造乡村新文化。三是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之间道路、水电、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性事业的发展差距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

二是健全投入机制,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完善财政投入、项目整合、招商引资、社会帮扶、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最大限度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缺口。协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应适当放宽老房翻建的要求,发挥农民群众的力量,解决老房危房的实际问题,避免美丽乡村建设成形象工程。关于省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目前市级基本确定美丽乡村原则上要求150户以上(2万元/户),可周边几个自然村联合打造,单个美丽乡村奖补不超过500万元;康居村庄和美丽村庄原则上要求50户以上(2万元/户),单个村庄奖补不超过200万元。应学习周边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建设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适当修改符合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宣传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措施,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向群众问计、请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的监督,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村党委应带领农民群众积极投身美好家园建设,切实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密切干群关系,增进社会和谐。在优化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搭建基层组织为民办事的新载体。要深入推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三是强化农村管理,进一步打造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推进土地流转,着力推进特色林果等重点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为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三要充分依托如双泾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山灵水秀、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建成美丽乡村旅游村,发展民宿经济,带动全市旅游业提品质上规模。四是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国家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扎实推进我国空心化村庄整治势在必行。 坚持可持续发展空心村,改善村内的卫生条件和空气质量、交通条件,优化村内居住环境。在旧村建一些娱乐设施、公共设施,作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因地制宜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宅基地。 鉴于空心村改造过程中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借鉴城市经营理念进行“村庄经营”,即对村庄资源的使用权、经营权等权益进行市场化运作,为“空心化”改造筹措资金。四要提升乡风文明。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协同推进。要以璜土镇璜土村为样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强化农民综合素质的教育,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培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产业兴、基础强、环境优、民风好”美丽乡村建设最终目标。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调动村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发动、组织和依靠农民群众,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会议、告村民书、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村庄环境长效管理重要性、村规民约、规章制度进行宣传,营造出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良好氛围。及时报道长效管理好单位的做法,不定期曝光长效管理不到位、反弹回潮的现象,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开展“文明户、卫生户”评比,用评比竞赛推动各家各户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清洁家园,从我做起”、“村容整洁,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群众主动参与、支持长效管理的自觉性,将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由管村民逐步改变成村民主动参与自觉管理的模式。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