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天地 > 专题发言内容
以集成改革为抓手 以信息化为引领 全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发布日期:2018-01-24 来源:

民进江阴市委员会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再次被提及。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既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的重要内涵。本文立足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借鉴先发城市的成功经验,就如何紧紧抓住改革试点窗口期,集聚信息化优势,建设智慧城市新江阴提出建议,以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一、江阴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

2011年江阴市成为工信部首个认可的“信息化示范市(县级)”。五年来,我市信息化发展更是进入快车道,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应用全面渗透民生保障、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等多重领域。

1、民生服务信息化应用广泛,成为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支撑。数字惠民效果逐步显现。累计发放市民卡近138万张,相继开通公交、医保、社保、校园等23项应用。“掌上江阴”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启动,市民尽享“一站式服务”生活。江阴校际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数字档案综合平台和江阴数字图书馆等信息化教育惠民走在全国前列。扁平化管理反映民意。开通“12345”热线受理中心,整合近百家党政群团单位的公共服务热线,“一门式”受理群众咨询、投诉、求助等,“十二五”累计办结30余万件公共服务诉求。政府服务实现集成。把行政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公益服务等四大类服务,把环境净化、法律援助、网上预约挂号等70多个细项服务全部集成到江阴智慧共享平台,真正实现一个平台管理、一条热线接入、一个软件访问。

2、城市管理与政务信息化向纵深发展,运行效率明显提升。市域大网格迈向精细化。网格化平台汇聚了33家单位200余条资源近4000个字段的相关数据,通过数字化形式,明确城市管理的范围、机制、责任,使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由以前的不到20%上升到现在的90%以上。数据汇聚一张网。完成政府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梳理了58个部门近950余条数据资源目录,收集有效数据字段2.2万余个。接入了公安、规划、人社等36个部门的主要业务数据,总数据量达2亿余条。政务服务渠道整合取得新进展。推动网上行政大厅、并联审批系统、法人“一证通”等协同化政务应用;居(村)委会电子台账广泛应用;建成开通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归集法人、自然人相关信用信息500余项。

3、信息基础设施能级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光纤到户基本实现全市域覆盖,4G/4G+网络基本实现全市域覆盖,用户普及率超过98%;1.1万余处公共场所开通a-wifi免费WLAN服务。信息资源初步整合,政务外网延伸到258个村(社区),初步实现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网络全覆盖。

4、网络安全实现总体可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城市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安全防护水平与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基本形成基础网络、重要网站和信息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重要工控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过程中存在瓶颈与问题

近年来,我市信息化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但对照先发城市和地区的标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瓶颈问题,尤其是宏观政策的导向,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使信息化支撑城市创新管理模式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1、政务大数据共享难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还未达到预期, 政府有些部门“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不能共享”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我市公安部门的人口数据已全量提供,但车辆信息因上级部门限制无法提供,交通局运管处信息也因为上级部门不放,虽然本地部门积极协调,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但尚无成效。数据多却用不上、有信息但找不到的“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

2、区域性协调难度加大。由于体制机制尚未理顺导致的条块分割、部门利益以及技术标准等多种原因,跨层级的互通特别是对上无锡、省条线的数据,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目前,我市是全省首个成立大数据中心的县级市,江苏省大数据中心正在筹建中,到目前为止尚无明确时间表,而无锡市虽然有大数据中心,但因数据质量不理想、协调力量不强,对无锡各部门没有约束能力,无法保证数据的及时动态更新,数据过时无效的情况普遍存在。

3、智慧数据的综合运用不足。对城市运行状况的综合展示、联动处理、科学决策的支撑能力不足,比如随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我市教育资源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口。据调研,深圳通过大数据综合运用,分析人口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调整学校学区的布局,为科学决策学校等公共资源合理分布提供依据。不仅如此,大数据还可以运用在重点人群防控、通过大数据风控金融贷款安全性等诸多方面,我市智慧功能应用有待进一步拓展。

4、信息安全规范使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信息共享与交换过程的同时保护个人及国家数据安全,让大数据既用得好又用得安全,成为所有政务及公共数据持有部门迫切需要加强建设的核心能力。同时,数据互联互通必然打破各部门原有的网络边界,势必与各部门原有的安全规定发生冲突,亟需出台政务数据共享管理办法,规范与促进我市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江阴应把握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机遇,借此次县级集成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在社会治理创新、民生精细服务等方面作出有益尝试。建议考虑进一步聚焦三大目标:一是打造智慧透明的政府服务。重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政府的信息利用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实现数据“共享增值”,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二是提升城市智慧管理水平。突出“共享”理念,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城市资源的整合,促进城市管理精准化、科学化和高效化。三是打造新型智慧民生服务。坚持信息惠民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通过释放数字红利,实现无处不在、无缝对接的惠民服务,让百姓生活更便捷。具体建议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支撑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打造智慧政务,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高效,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大脑”。我市集成改革中的核心内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离不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要充分用足信息化集成的优势,深化智慧政务领域的应用,依托全市审批服务平台的研发及功能拓展,真正打通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在2018年实现政务服务体系市镇村的全覆盖。依托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张网,继续大力推行各部门“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做到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固化“2440”高效审批的绩效成果,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到位、放管结合到位、优化服务到位”,让行政审批真正成为惠企惠民平台。

2、适应好大数据共享的新要求。大数据和“互联网+”,在微观上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必要支撑。当下江阴的集成改革也始终贯穿着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思维,行政服务、精准救助、网格化管理以及便民服务这四大体系,都强调面向市民提供统一的前台,整合政府部门打造协同的后台,通过互联网手段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走路。因此,要充分应用好大数据的支撑能力。积极对上争取,打破数据壁垒。在共享权限开放和数据调用方面,可以借鉴浙江省的做法,尽快形成本市各部门需要省和无锡市共享的公共数据清单,争取公共数据项的共享权限,打通层级、条块壁垒,解决对上政务大数据共享共用问题。同时探索建立权限下放第三方评估机制,破解简政放权不彻底问题。重视顶层设计,打破数据藩篱。强化规划统筹,将数据汇聚入大数据中心,全面归集到智慧城市上,对各部门新建信息化项目,明确财政部门不予拨款,从源头上杜绝新的“信息孤岛”形成,使得各项改革都能做到精准、协同,从而让城市管理更科学、让政府服务更透明、让百姓生活更便捷。创新工作举措,制定共享制度。依据省政府层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数据资源分为“完全共享”“条件共享”“不能共享”三类,并对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进行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对部门间数据资源共享流程的标准化、高效化等予以规范。

3、运用好信息技术点亮宜居之城。把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落脚点放在服务民生上,让信息化与民生的结合更“接地气”。把云计算、脸谱技术、AI人工智能等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加以利用。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应用。聚焦网格化管理,构建市域大网络,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避免出现“灯下黑”情况;聚焦环保、建筑、水务、燃气、管廊等重点领域,加强互联感知、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技术的应用;聚焦城市安全与应急处置,完善和提升信息化支撑城市平稳运行和突发事件处置的机制和能力。推进生活服务信息共享。不断深化健康、养老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推动健康大数据采集和应用,学习盐城的做法,利用信息共享,实施一站式集中精准救助。推进信用信息建设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精准制导,不断完善激励惩戒机制,将纳税、公安、金融等信用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加大银税合作力度,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推进教育、文化领域的信息化。构建面向全体市民的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建立“文化江阴云”,完善数字公共文化、教育服务体系。推动交通数据应用。通过信息化分析了解车辆尾气排放、儿童走失告警、车辆人流异常拥挤等情况,提升便捷化出行水平,智慧服务细致到每一个“点”。

4、构建好基础设施保障信息安全。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强化保护隐私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议从数据分发体系搭建、数据安全技术应用、法律协议保障、服务对象信息安全能力测评这四个方面进行着手,形成城市大数据生态系统。同时注重招引高端信息化人才,加强专业人才保障,提高我市政务数据开放的数据安全核心能力建设。

建设面向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落实市委“六大战略”新发展理念、护航“十三五”新征程的需要。风疾正是扬帆时!江阴应把握机遇,聚力改革,打响品牌,以信息化为引领,在民生上全面发力,用智慧的城市点亮市民的美好生活,以新时代新作为谱写江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