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世界更丰富。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要求,今年从4月份开始,市政协广泛开展“委员荐书·学思践悟”活动,通过“新思想领航”委员工作室双周推荐一次读书篇目,促进广大政协委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融通读书履职、深度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持续强化“政协组织委员读书—委员带动家庭读书—委员引领社会读书”传导链条,进一步擦亮“书香政协”品牌,助力“书香江阴”建设。
PS:欢迎广大政协委员将自己的读书体会、学习感悟向市政协投稿!(联系人:张蓝,86860323。投稿邮箱:76435585@qq.com)
委员名片
朱建良
江阴市政协委员
江阴市利港街道黄丹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推荐书目
阅读心语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在峡江的转弯处》,此书作者很多人并不陌生,他叫陈行甲,2015年曾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殊荣,也是一名“网红书记”;2016年,为了宣传巴东旅游,从未练习过跳伞的他参加翼装飞行,手握“秘境巴东”的旗帜,从3000米高空一跃而下……正当仕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却在任期届满时辞去公职,转身公益事业。
翻开陈行甲的《在峡江的转弯处》,就像打开了一本用血泪与赤诚写就的生命之书。这位曾轰动全国的“网红县委书记”,辞职后以近乎解剖式的真诚,将自己的成长轨迹、宦海浮沉与精神觉醒娓娓道来,让我在阅读中经历了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
书中最动人的篇章,莫过于陈行甲与母亲的回忆。巴山深处摇曳的煤油灯下,母亲教他“人活一辈子,要干干净净”的场景,像烙印般刻在他生命里。这份来自乡土的朴素道德观,成为他日后官场生涯的精神锚点。当他在巴东直面腐败问题,面对威胁恐吓与利益诱惑时,母亲的教诲化作厚盾,支撑他完成那场惊心动魄的反腐战役。这种跨越时空的家风传承,让我看到精神教育对一个人价值观塑造的深远影响。
陈行甲的自我剖析充满痛感与勇气。他毫不避讳地书写初入官场的青涩迷茫,在复杂环境中坚守原则的艰难抉择,甚至承认面对权力时内心闪过的动摇。这种坦诚打破了公众对官员的刻板想象,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砥砺前行的真实个体。特别是他描述因过度操劳导致抑郁崩溃的段落,让我深刻体会到坚守信仰背后需付出怎样巨大的代价。
离开体制投身公益后,陈行甲完成了从“官员”到“公益人”的身份蜕变,但那份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情却始终未变。他带领团队深入贫困山区,为艾滋病患儿建立“联爱工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这种追求理想、超越个人得失的奉献情怀,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也引发我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
《在峡江的转弯处》不仅是一个人的成长史,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陈行甲以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折射出中国基层社会的复杂生态与变革阵痛。他的故事让我明白,理想主义从来不是虚幻的口号,而是需要用勇气、智慧甚至牺牲去浇灌的信念之花。合上书页,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或许我们每个人都站在自己人生的“峡江转弯处”,关键能否像陈行甲那样,在时代的洪流中,始终守住内心的灯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书中,我读到了陈行甲的初心与使命,即不负亲人的期盼,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作为一名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普通共产党员,我的初心使命是怀着对身边人的爱努力奋斗、踏实工作,为乡村振兴作出一份应有贡献。作为农村基层的一名村书记,我更一刻也不能放松学习,要以激流勇进的气概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服务于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努力扛起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在峡江的转弯处”,喻示着一种人生道路的选择。陈行甲选择了在世事变幻中守住内心和实践的知行合一,而我要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当好时代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把精彩的故事讲述好,把成熟的经验总结好,把丰富的成果运用好,以昂扬之姿、奋进之力、精妙之功,全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