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布日期:2025-08-22 来源:

“政协委员提案督办月”

系列报道之一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快递、外卖、网约车、直播等新兴行业蓬勃兴起,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是畅通服务市民“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在今年召开的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童亮一提交了《关于加强江阴市新业态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的建议》,希望进一步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新就业形态持续健康发展。

新疆姑娘玛热普哈·努尔哈力刚刚入行网络主播两个月,但对新媒体技能的生疏和对发展方向的迷茫让她面临着“成长无门”的困境。得知江阴市创业大学开设了免费的短视频班,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在专业讲师指导下学习短视频创作流程,期待着能在江阴继续深耕网络主播行业。“短视频制作的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从事主播行业,我也希望以后能够往电商方向发展。”玛热普哈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技能培训科副科长刘毅介绍,江阴市创业大学从2023年开始开设直播班、短视频班和AI应用班,截至目前共开设了17期,培训学员500多人次,“希望通过我们三个班的赋能,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增加收入。”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的劳动权益,既关乎个体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是为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保驾护航。市政协委员童亮一在长期工作实践和前期调研走访中观察到,江阴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数量持续增长,推动了全市经济多元化发展,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劳动关系认定模糊、职业培训机会匮乏等现实问题。童亮一表示,希望能够加强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机制,聚焦劳动保障、就业保障、技能提升、人文关怀等关键问题,精准发力,推动政策措施切实落地,将江阴打造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创新实践的先行区,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能够真正融入江阴、扎根江阴,共建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针对提案提出的实际问题和意见建议,提案主办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相关部门深入新业态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从规范用工管理、优化服务供给、强化社保覆盖、职业技能提升、提供心理支持等多方面入手,持续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截至目前,江阴已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48个、人才夜市星光驿站1个,每年发放各类创业补贴1000万元左右。成立市镇两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工会组织、江阴市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及各类法律服务站,共调处案件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78件次,提供免费法律援助8件次。持续推进社保扩面,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累计发放职业伤害保障金2105.6万元。丰富培训课程,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设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将新业态工种纳入全市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完善市、镇、企三级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人文关怀。

市人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晨峰表示,接下来,江阴将围绕稳就业、快维权持续发力,年内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50个,提供新业态岗位3000个,发放各类创业补贴1000万元,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创业。同时,做强“澄薪无忧”品牌,发挥一站式调解作用,强化法律援助,推动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

】 【 打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