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江阴,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核心支撑。2024年,江阴共有12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18期刊登了江苏省江阴市政协主席撰写的文章《江苏省江阴市政协:在“变与不变”中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全文
近年来,江阴市政协将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履职重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树牢宗旨意识,强化使命担当,主动适应“变”的发展形势与企业需求,以务实举措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江苏省江阴市,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税收和GDP、80%以上的工业经济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90%以上的就业人数和企业数量,是江阴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江阴市政协将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履职重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树牢宗旨意识,强化使命担当,主动适应“变”的发展形势与企业需求,以务实举措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主心骨”不变,促进思想引领的载体与动能之变。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服务民营经济全过程,紧扣市委提出的江阴经济发展总战略,将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年度协商计划,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精准履职。迭代升级学习载体,构建“线上+线下”“统一+自选”“请进来+走出去”立体培训体系,举办“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民营经济促进法”等前沿讲座,提升委员服务新经济的能力。提升凝聚共识质效,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政协活动,组织“委员热议民营经济”。在《江阴政协》微信公众号开辟“民营经济学习在线”专题,引导委员和企业家理解方针政策,增强信心,凝聚合力。
锚定服务大局“主基调”不变,推动协商议政的模式与效能之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原则。以助推高质量发展作为履职第一要务,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痛点难点,深入开展委员企业和“双百企业”大走访大调研,围绕“稳住经济大盘”“企业代际传承”等议题深入一线协商履职,形成的多项高质量建议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被采纳。协商模式推陈出新。创新“三主一答”(委员主持、主讲、主问,部门主答)议政模式,搭建“政银企”精准对接平台,举办委员沙龙,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通过深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专题协商,所形成的意见建议被市委吸纳到“创新发展16条”“科技人才25条”等政策中。协商成效保障有力。紧扣政策落地及营商环境优化,配置民主监督力量,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涉企提案办理、惠企政策兑现等开展监督性调研与“协商式监督”。通过跟踪问效,推动出台惠企政策,确保红利直达民企。
夯实团结民主“主阵地”不变,拓宽凝心聚力的平台与半径之变。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筑牢同心合力根基。支持各党派团体围绕民营经济提交高质量集体提案、报告和信息,依托工商联界别开展“澄心护航·益企同行”活动,提供常态化服务;鼓励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整合法律资源,为重点领域民企提供专业服务。构建多维联动矩阵。建立民主党派、工商联、知联会与镇街园区政协工委常态化结对机制,定期就同一主题开展调研、联建活动,推动资源下沉。成功举办“智改数转赋能制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等联建活动,形成“组织联建、议题联商、资源联享、成果联用”局面。拓展联动交流半径。深化“三走进一联系”(走进企业、社区、乡村,联系界别群众)活动,精准掌握企业诉求。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组织民营企业家委员跨区域交流,与周边城市建立常态化联系,深化产业对接与创新协同,为江阴民企拓展空间、链接资源提供精准服务。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18期